在殖民时代,英国人打出了一个“日不落帝国”,但也给自己赚了个“搅屎棍”的外号。作为一个岛国,英国一直奉行“光荣独立”的政策,但要统治庞大的海外殖民地,“独立”就是件不光荣的事了,必须拉帮结派,挑拨离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咱们的高原群架,就是英国人以前埋的雷,这么多年了还没排完。最近缅甸又乱了,究其根源,还是英国人在殖民时发挥搅屎棍的杰作。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进行疯狂地海外扩张时,缅甸还处于雍籍牙王朝的封建统治之下,闭关锁国也无法挡住坚船利炮。

1824年3月,英国人借印缅边界冲突之机,发动了第一场英缅战争。前期缅军在统帅班都拉的指挥下,打得英军全线溃败,但在绝对的实力面前,缅军很快败下阵。英军兵锋直指京都阿瓦,缅王被迫和谈,在1826年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51年,英国驻印度总督以保护英商为由,再次向缅甸宣战。缅甸军队进行了顽强地抵抗,但由于缅王无能,最终又丧失大片领土。与此同时,法国也加紧去对缅甸的侵略。1885年,法国与缅王签订了《缅法条约》,缅甸出让矿山、铁路、银行等权益,换取法国的武器、军事和技术上的援助。

法国势力介入后,势必会损害英国的利益,于是英军抢在条约生效前发动了第三次英缅战争。这一次缅王只坚持了半个月,便于1885年11月27日宣布投降,雍籍牙王朝宣告结束。1886年1月1日,英印政府宣布缅甸为其治下的一个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在三次战争中投入了巨大的兵力、财力以及承受了惨痛的损失,尤其是第一次英缅战争,英军伤亡超过15000人,接近参战人数的三分之一。占领全境后又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零星镇压和征服山区少数民族活动。

缅甸人的顽强抵抗无疑加强了英国人的防范心理,他们排斥缅甸人进入统治机构,利用甚至并激化缅族人和山地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以维护统治。

在缅甸山区,在保证殖民统治的前提下,英国人尽可能保全了上层人物的统治地位和世袭权力。然而在缅族聚集区,传统封建势力和统治机构被完全废弃,引入印度官员实行“金字塔型”统治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结束后,缅甸获得独立。精英们倾向于模仿宗主国的政治制度,但他们长期被英国人排斥在统治之外,缺少对英国政治体制及其背后的政治哲学和理念的认识,也没有具体的执政经验。这导致缅甸独立后,长期无法妥善处理好中央与地方以及族群之间的利益,才出现了政局动荡和军人夺权的现象。

缅甸军政府存在时间之长,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首先,在缅甸历史上,只有中央政府拥有强大军事力量时,才能获得短暂统一。同时缅甸人普遍信佛,佛教认为政治是五大敌人之首,人们对政客的厌恶,纵容了军人对权力的渴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在英国60年的殖民统治之下,缅甸社会发展缓慢,民族资产阶级实力弱小,不存在实行西方议会制的政治经济基础,给了军人统治的巨大的发展空间。第三,缅甸人民军在反抗英国和日本殖民统治时期诞生,天然具有使命感和责任人。他们带领人民走向独立,在国内享有极高的威望。

最重要的是由于英国殖民者的长期挑唆,少数民族要求高度自治,甚至独立建国,而这一切又是军人所不能容忍的,从而受到民众极大的优待与支持,但是以暴制暴的方式无疑又增加了缅甸的混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说缅甸政局的长期混乱与动荡,既有其自身的原因,但更多的是英国殖民统治留下的脓疮,至今仍无法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