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冬天的东北,稻田里的帐篷,是一对夫妻漂泊四方的“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辽宁丹东零下将近20度的早晨,哈一口气就凝结成霜,45岁的周奇淼和妻子从“家”中出来,为一天的劳作开始做各种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奇淼初中毕业就当上了拖拉机手,人好肯干还好学,挣钱的活儿就越来越多,效益当然越来越好,几年之后就积攒了资本上了设备。有了家底儿,周奇淼租了2000多亩玉米地,还顺带做起了青贮饲料收割粉碎加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业务越做越大,周奇淼付出的艰辛和承受的代价也越来越大。3年前,有人找到周奇淼,问他河北安徽有青贮饲料的活儿能挣大钱干不干。抛家舍业远程挣大钱还是固守家乡挣中钱?周奇淼不假思索地答应了,“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挣大钱就要付出大代价,这点,周奇淼心知肚明。花一万元雇用平板车运载青贮机远行,是必须的成本,路上发生的磕磕绊绊等小意外,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周奇淼说,“青贮机上的玻璃,就是去河北的路上被撞的,当时挺吓人,但也就一阵儿,过去也就没事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期遭罪的事情是。图片中的面包车,是周奇淼外出做工程的时候最早的家。“4个人住,驾驶室睡一个人是我老婆,后面中间座位是我妹妹跟我妹夫,我自己在最后一排座位。就是201910月份在安徽的时候,在地里干活,四周没有人家,不能借宿,整整住了半个月。其实有帐篷也没用,天天换地方,搭一次搭帐篷半天时间,就没法干活了。除非在一个地方待上一周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帐篷作为流动的家,应对河北安徽的秋天没有问题,但在12月和1月的东北,麻烦就来了。虽然周奇淼在帐篷里安装了柴油供暖设施,但气温降到零下十几度二十几度,他和妻子只好在帐篷四周堆稻草;当稻草也不太管用的时候,夫妻二人晚上只能和衣而卧,直至过年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难,第二难就是吃。周奇淼用“复杂”来概括吃之难,“一年三季春夏秋盒饭,如果离小饭店近,就去小饭店吃点,吃饱就成,盒饭快餐为主。也仅仅后来有了帐篷、住上了帐篷,才能自己做点,才有机会改善一下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冬天回到东北,有些时候作业地点离家很近,开车往返也就一个多小时,周奇淼为什么不回家?“不能回家,仅仅是我这一台青贮机就是210多万,加上我们团队其他成员的设备,总共400多万,晚上人走了就很容易出现设备丢失损毁的情况,400多万的责任我得担起来,人遭点罪算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奇淼说话时,团队的一个成员正用钢钎剔除冻在轮胎上的泥。“昨天还温暖如春,今早就零下十七八度,泥全冻了。”给轮胎除泥仅仅是准备工作的一小部分,如果算上加油、准备黄金绳以及检修,少则半小时,多则一小时。准备工作做好了不一定马上干活,还得看老天的脸色。如果稻田出现冻霜,就得延迟到上午10点甚至午后。“起大早赶晚集是常有的事儿。”周奇淼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给青贮机加油是准备工作中最烧钱的一项。一台青贮机,每一天消耗600多升柴油3000多元。如此高的成本,收益如何?“如果老天给面子,稻田早晨没有霜,一天不停地干,能干到几千块钱。200多万青贮机贷款买,到现在还没还上,还剩五六十万,2010年再干一年就差不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丹东地区一般的秸秆离田作业的粗放不同,周奇淼和他的团队从事的是精细型一条龙作业。搂草机、青贮机、运草车、打草机和除尘器一应俱全,最后打出的方块草墩可以直接作为饲料和其他原料,给牛羊牧场和工厂省去了很多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一个方块草墩重达800斤左右。至于每天能产出多少,视天气而定,如果是半天作业,能产出60块左右,如果是全天作业,最多能产出130块。“为什么我要精细化一条龙?因为经过除尘的草墩直接出售,比粗放型草墩每个多卖50元,除掉精细加工的成本,还是有赚头的。”周奇淼丝毫不掩饰自己的生意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是秸秆离田机械化作业在丹东地区全面铺开的第一年。如今已是2021年的2月,周奇淼,作为其中从业的一员和“本地先驱”,仍在广袤的稻田辛勤劳作并坚守着。“这些活儿年前干不完,我准备腊月二十九回家封门过年,正月初四立马开工,不能耽误农民备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像周奇淼这样的打草人遍布全国各地,跟周奇淼类似的“漂泊四方”的经历,有的人甚至过年都不能回家,直接留守作业地。谨以此文,致敬就地过年的人们、致敬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人们——给他们拜年!(棋簿紫/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