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艺术简介

张国营,曾进修于北京凤凰岭美术馆中国画创作与研究班,2012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写意花鸟画创作与研究班。现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画院花鸟画创研班助教,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高研班学术助理,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燕赵文化之星,廊坊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廊坊民进开明画院理事,松风画院副院长。

作品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同写生(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同写生(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山写生

画碟余墨

中国画是一副扁担,一头是中国传统文化,一头是中华民族精神,没有坚实的脊梁挑不起来,脚下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还走不动。

苦瓜和尚说:“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 修养与阅历是画好画的关键。《六法》中,“气韵生动”居首。形式、构图、笔墨、色彩、形状等等都为其服务。就像是做菜,不管是水煮鱼、酸菜鱼,还是炸鱼段、熘鱼片,吃的都不是佐料,也不是鱼,而是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飞狐峪写生(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飞狐峪写生(二)

恽南田云:“千树万树,无一笔是树;千山万山,无一笔是山;千笔万笔,无一笔是笔。有处恰是无,无处恰是有。”虚实相生,计白当黑。中国文化魅力便在于此。

书画之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见山川河流之秀措、草木鸟兽之性灵,动乎于情、融乎于胸,然后出于毫端,直抒胸臆。或发千古之忧思,或浇胸中之块垒,所谓心随境转、境由心生,笔笔皆是心象。

读圣人书,品上佳茶,听洗心曲,赏古贤画,可以医俗。当你离世俗越来越远时,“格”就开始亲近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嶂石岩写生(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嶂石岩写生(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嶂石岩写生(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嶂石岩写生(四)

中国画是线的艺术,在画面中,线的质量与味道往往比形和色彩重要得多。至于画的是什么,反倒其次了。

石涛说:“吾道一以贯之。”中国画的规范就是穿起珠子的那条线,线断了便什么也不是了。这个规范从哪里来?赏读古代经典作品才能认识,临摹古代经典作品才能得到。这是不二法门。

中国传统文化讲传承,只有大量的、反复的学习、临摹历代大师经典才能不离根基。背不下来还不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疆写生(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疆写生(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疆写生(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疆写生(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疆写生(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枣树写生(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枣树写生(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枣树写生(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枣树写生(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枣树写生(五)

END

编辑 吴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