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张艺谋在看过莫言的《红高粱》后,有了想要改变成电影的想法。
为了能赶快获得《红高粱》的改编权,还在山西的张艺谋迅速起身,前往北京去找莫言。
这次进京,张艺谋可谓是欣喜万分,为了早点见到莫言,他星夜赶路,在上电梯的时候还不小心夹坏了脚。
两人第一次见面,莫言上下打量着这个电影圈的大明星,竟和自己想象的全然不同。
眼前这个皮肤黝黑,一身破破烂烂,走路还一瘸一拐的男人就是张艺谋,莫言有些惊讶。可这时的张艺谋哪还有功夫言说其他,他和莫言描述着自己的所思所想,手舞足蹈的讲着故事如何改编。
终于,莫言被张艺谋打动了,果断决定将自己《红高粱家族》的电影改编权交给了张艺谋。
改编的事定下来了,接下来就要考虑选角了。
为了能找到自己和莫言心中的“九儿”,张艺谋先后两次去了中戏,头一次莫言和摄影顾长卫都看上了史可,恰巧巩俐当天又不在,九儿一角几乎已经定给了史可,只不过张艺谋对缘悭一面的巩俐仍抱有期待。
到了第二天,巩俐回到学校,恰巧这个消息又被张艺谋听说了,巩俐匆匆被安排试镜后,立马就被张艺谋看中了。
虽然同行的莫言并不看好巩俐,但在张艺谋的坚持下也不再多说什么。
而事实证明,张艺谋的坚持是对的。
1988年10月10日,《红高粱》上映,随即轰动世界影坛,一举获得了包括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在内的十几项国内外大奖。
导演张艺谋成功了。
《红高粱》在那个年代,给西方呈现了一个真实、古老的中国。
莫言的魔幻现实在电影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影片最后,那火红的高粱充斥着血腥、壮烈、痛苦和不屈。
张艺谋用色彩向世人注入了一股直抵人心的力量。
这种表达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西方。多年后,莫言的魔幻现实又征服了诺贝尔文学奖,古老中国的魅力可见一斑。
此外,《红高粱》的成功还一举捧红了姜文、计春华等一众演员。
当然,还有那个将会和他“捆绑”几十年的女人——巩俐。
时间跨入九十年代,张艺谋也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
1990年,《菊豆》用“禁锢的爱”猛批封建礼教,也让他第一次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
此后十数年,张艺谋又多次提名奥斯卡,虽都铩羽而归,但其艺术成就绝对不可小觑。
91年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相信这部电影绝对是所有学电影的同学永恒的痛,坊间有话:没看过5遍《大红灯笼...》怎好意思说自己学过电影。
这话虽有些戏谑,不过足可见其经典程度。
张艺谋在这部影片中,又进一步向封建礼教开炮,控诉封建地主的残忍压迫。不过国外倒是很吃这一套,奥斯卡再次提名,在威尼斯也斩获了银狮奖。
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此时风生水起的张艺谋在国内也遭受了不少的质疑。
部分影评人更是用“以展现民族丑陋一面博取外国人的猎奇眼光”的评价来指责张艺谋。
这可让张艺谋有些恼火,你们不是都说我就会拍过去那点事么?得,这会我就把摄影机对准当下给你们看看。
要强的张艺谋随即找来了巩俐,忽悠她说应该挑战一下自己的戏路,不能光演大家小姐,演个村妇试试,说不定演技能更有突破。
经不住张艺谋的一再“怂恿”,巩俐终于答应了张艺谋,这也就有了后来的《秋菊打官司》。
为了能拍摄到极真实的农村生活,张艺谋选择了偷拍的方式,当时电影有一半的镜头都是偷拍来的。
据说,当时拍大街的一场戏,镜头无意间拍摄到了一个正在啃玉米的大姐,后来他的主管领导看过电影,发现了她,认定她是擅离职守偷跑出去的,并处罚了她。为此,那位大姐还把剧组给告了,闹出了不少的笑话。
影片出来后,其纪实性的影像风格让整部影片显得朴实无华,真实动人,就连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都啧啧赞叹。
而巩俐也果真得到了突破,一举拿下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这也是大陆女演员第一次获此殊荣。
1994年,这一年是世界电影诞生一百周年,全世界的导演都想在这一年完成一部可以名留影史的经典作品。因此,这一年注定是电影的井喷。
好莱坞交出了《阿甘正传》和《肖申克的救赎》,昆汀拍出了《低俗小说》,西方的吕克·贝松带来了《杀手莱昂》,台湾的李安拍出了《饮食男女》,香港的王家卫也憋出来了《重庆森林》,就连大陆也有姜文的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
绝对的神仙打架。
这种名场面可谓是百年难遇,而善于把握时代脉搏的张艺谋又怎会甘于沉寂呢?
历时两年,张艺谋推出了他的巅峰之作——《活着》。
余华的《活着》本就是经典,多少代人看这本书哭的死去活来,那句“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一直被小编奉为圭臬。
当然,由于书中涉及诸多禁忌,其改编难度还是很大的,张艺谋找来了编剧芦苇一同完成。
电影出来,轰动一时,不仅获得了戛纳评审团大奖,更把葛优推上了戛纳影帝的宝座。只不过还是因题材问题被禁止公映。
《活着》赢了口碑,却也输尽了票房。
此后,不愿吃老本的张艺谋又对自己进行了更多的尝试。
在拍完《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后,张艺谋正式与巩俐分道扬镳,此后的张艺谋又相继推出了都市喜剧《有话好好说》和农村教育题材的《一个都不能少》,甚至还玩了一把甜甜的恋爱,拍出了《我的父亲母亲》。
虽然这些影片也是屡获大奖,但大都票房惨淡。
其实不止是张艺谋,中国绝大多数电影都不卖座,说白了,由于体制问题,很多电影人压根就没指望电影能卖钱。
直到冯小刚的出现,“冯氏贺岁喜剧”的卖座让民营企业华谊兄弟电影公司混的风生水起。
这也刺激了一部分资本投资电影行业,但他们清楚,与美国好莱坞的专业流水线式电影制作体系相比,中国电影简直就是小打小闹。
不服气的陈凯歌虽然推出了史诗电影《荆轲刺秦王》,但口碑却两极分化,票房也并不理想。
似乎中国电影已经走向了泥潭,未来何去何从困扰了当时的电影人。
而就在这个时候,张艺谋历时三年打造的大片《英雄》横空出世了...
策划:喵小道主创团队
作者:阿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