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昨天和女儿一起看了最近一期《奇葩说》,正好这期的辩题和孩子有关: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

女儿毫不犹豫地选了正方,应该。因为这个话我们很早就跟她说过了,原话是“我们家不穷也不富“,就很简单很诚实地说了,那时她还在幼儿园。这几年我们也会提这句话,并不觉得有什么不正常。

但是看了节目里反方的辩论,我觉得也有道理。告诉了孩子不富裕,孩子可能认为他遇到的问题有钱就能解决了。另外,父母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难免向孩子提要求:我们家不富裕,所以你要好好读书;我们家不富裕,所以你不能乱花钱……这也会让孩子有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到底该不该跟孩子说呢?

个人认为,不管家里穷不穷,孩子和我们一起生活十几年,家里的情况他是自己能看出来的,我们没必要回避。孩子问起来了,该说。

只是说法有不同。感觉这话好说,没什么纠结的,实话实说;不好说,讲究下方式,消除负面影响,也可以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里不穷,很好说

我觉得这个问题,家里不穷的,实话实说没什么难的。

现在大部分家庭生活都比较好了,大都是“不穷也不富”的状态,如实告诉孩子没什么压力。孩子身边也都是这样的小伙伴,大家都差不多,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就像昨天我问女儿:你知道我们家不富,你怎么想?她说:很平静啊,没什么想法。

是的,因为从小到大我们给她的满足都达到了身边的平均水平,她的小伙伴有的她也有,她没什么不平衡。

物质上能满足她的我们都痛快满足,买不起的也老实说“买不起”,“妈妈舍不得”,是大人的原因就诚实说,不怪孩子不应该要,不配得。不制造拧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想,大部分父母应该和我一样,不向孩子可以隐瞒,也不会说个不停,也相信孩子的感受力和承受力。穷养富养,不必过于讲究,就自然养。我过什么样的生活,孩子就跟着过什么样的生活。

物质上没那么富足,咱们可以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足够的陪伴,一起读本好书,偶尔出门旅旅游,都很好。朴素的生活,我们依然可以创造简单的幸福,孩子能感受到生活中的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里穷,说法有讲究

这话不太好说的是贫困家庭。

贫穷面前,不止孩子自卑,大人也很无力,我们带着窘迫说,或者抱怨说“我们家不富裕”,是会给孩子压力的。

我小时候家里就穷,这不需要爸妈告诉,大一点自己也看出来了。比如,同学都有新衣服穿,而我要捡哥哥姐姐的旧衣服穿。有一次我求妈妈给我买新衣服,哭得稀里哗啦。

我妈没有嫌我烦,没有一句责怪,而是很温柔地说:我们不跟别人比谁穿的衣服好,我们跟他们比谁的成绩好,好不好?

听了我妈的话,我立刻就不纠缠了,觉得妈妈说的很有道理,要听妈妈的。

可见,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看父母的态度。父母内心强大,不把焦虑转移给孩子,还能引导孩子去做正确的事,孩子是不会嫌弃父母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节目里薛兆丰教授说的:

重点不是我们来自贫还是富的家庭,而是面对困境,我们怎么样去追求目标。

我父母虽然一直挣钱不多,但他们一直很努力养家,送三个孩子读书上大学,孩子结婚时该承担的也承担,总之该负的责任都负了。虽然没能给孩子富裕的生活,但也没亏待孩子。

相信很多父母都是如此,即使穷,也尽自己所能养育孩子。也正是这样的示范,让子女懂得为自己的目标去奋斗。“一代更比一代强”就是这样传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期辩论,正反方最后说的内容有些殊途同归了,大家都在说沟通的重要性,都在表达我们不要拿大人的问题向孩子宣泄情绪,或给孩子施加压力,制造负罪感,等等。

看了这期节目,相信很多父母都能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各有各的说法。你可以说跟孩子相处就该实实在在、实事求是,不回避,不玩小技巧。

你也可以认为,孩子不需要了解贫富,他只要看见这个世界,选择自己的人生。

言语上有没有说出“我们家不富裕”已经不重要。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知道金钱不是生活里的唯一追求,我们要做的是我们该做的正确的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