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发现动物内脏和人类内脏无论在组织、形态还是功能方面都十分相似,他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提出了“以脏治脏”和“以脏补脏”,这就是中医食疗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法则“以形补形”,俗称“吃啥补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吃啥补啥”的说法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有的是符合营养学规律的,而有的则是不科学的。

(一)以血补血:科学可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些人认为猪血等动物血液能补血,符合“以血补血”的原则。这一食补原则是正确的。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主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动物血液中含有丰富的铁,而且是血红素铁,容易被人体吸收,不容易被食物中的草酸等物质干扰。

黑木耳、海带、芝麻等含铁也较高,但这些食物中所含的铁为非血红素铁,吸收率比较低,因此,吃动物的血液来补血,作为缺铁性贫血的食疗方式,是非常可取的。

(二)以脑补脑:不全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脑补脑这一说法不完全对。猪脑属于高胆固醇食物,对脑部发育有一定帮助,但对有高血脂、动脉硬化等疾病的人而言,过多食用高胆固醇食物会加重病情,甚至诱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吃鱼头鱼肉更适合于补脑,因为鱼头和鱼肉中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大量微量元素以及脑磷脂、卵磷脂、胆固醇等,均为人脑营养所必需。而鱼脑优于羊脑、猪脑之处,还在于鱼脑中富含DHA和EPA。

日常食物中,核桃、黑芝麻等也有利于“补脑”,可适当多吃。

(三)以肝补肝: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认为动物肝脏有补肝的作用,对此观点不能片面认同。

进食动物肝脏并不能直接作用于人体肝脏。尤其是肝病患者,如果寄希望于吃动物肝脏来治病,不仅不能收效,甚至会引起反作用。如脂肪肝,是脂肪代谢异常引起的肝病,病毒性肝炎是病毒引起的脏器性损伤,这些疾病吃动物肝脏是无法治好的。

从中医理论而言,肝能明目。那是因为猪肝含有丰富维生素A,维生素A有助于改善视力。适量进食动物肝脏,对于改善视力,是有一定帮助的。

(四)以肾补肾: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以肾补肾”,很多人有着一定的误解。对于人体而言,动物肾脏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有营养的食物,因其肾小球细胞也是维生素、矿物质含量比较高,适量进食对营养摄取有一定好处。

但对于肾功能不全,如尿毒症患者,是限制营养摄取的。动物肾脏胆固醇含量高,过量进食,将可能加重肾脏的负担,使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因此,肾病患者应注意不能多吃动物肾脏等胆固醇高的食物。

(五)吃“鞭”增强性功能:心理作用大于实际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吃动物的“鞭”有利于性功能的增强。这也是一种误解。性功能与性激素有较大的关系,而性激素的产生以胆固醇作为前提物质,多进食胆固醇有利于促进性激素的合成。

而动物的睾丸、“鞭”是动物性激素产生的器官和扩充血管丰富的海绵体,认为吃了能增强性功能,那是心理作用大于实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