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栀子、支子、枝子、山栀子、黄栀子、大红栀、越桃、黄果树、红枝子。

——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成熟果实。

——主产于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

——清热泻火。

——寒。

——苦。

——心、肺、三焦。

——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尿血,温病,发热、躁扰不宁,睡眠不安,热郁心胸,

心烦,郁闷,肝胆湿热郁结,黄疸,小便短赤,跌打损伤,烫伤,烧伤。

——乳腺炎,急性胃肠炎,传染性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紫癜风。

——心神颠倒欲绝,昏迷不食,身热狂躁,伤寒发汗,伤寒身黄发热,高热,热毒风,热毒火毒,三焦火热,脏腑邪热,热郁,气结,消渴,心中懊憹,血滞,瘀血,风痰头痛,目赤,眉中练癣,鼻中衄血,肺风鼻赤酒齄,口疮,风火牙痛,咽喉中塞痛,瘖哑,吐泻不得,上吐下泻,热厥心痛,心经客热,胃脘火痛,腹痛,肾炎水肿,肠秘,疝气,下泻鲜血,霍乱转筋,五淋,五种黄病,蚕豆黄,热毒血痢,赤白痢小便不通,尿淋,血淋涩痛,热水肿,疮疡肿痛,白癞,赤癞,火焰丹毒,扭挫伤。

——治风,泻下,降温,利湿,散瘀,消肿,止血,镇静(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解毒(解踯躅毒,杀蟅虫毒)抗菌,抗炎,止痛,降压,利胆,抗惊厥,抗微生物,保护消化系统,增加细胞中DNA和蛋白质合成。

——水煎,丸剂,散剂,外用(研末掺或调敷)。

——水煎(常量6~9克),外用(适量)。

——脾胃虚寒便汤者慎服,吐血衄血者忌用,虚火上升者慎服,邪在表者慎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