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罗兴亚人问题已经从最初的民族宗教矛盾,经过恐怖主义和大国角逐的发酵,成功成为一个令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事件,难民问题不仅让缅甸头疼不已,更令邻国唯恐避之不及。

罗兴亚人是生活在缅孟边境的跨境穆斯林群体,他们自称祖先来自阿拉伯、阿富汗和波斯等,是若开邦的土著民族。然而缅甸却认为他们是跟着英国殖民统治而来的孟加拉非法移民,并拒绝给予他们合法族裔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兴亚人与缅甸之间的矛盾,其实就是英国殖民主义毒瘤的后遗症。从1824年到1885年,英国先后发动了三次侵略战争,将缅甸变成英属印度的一个省。在殖民地的治理上,英国人对缅甸实行以夷制夷,分化瓦解的措施。

具体到罗兴亚人生活的若开地区,就是扶植印度穆斯林对抗缅甸本地的佛教徒。第一次英缅战争后,英国人取得了若开地区的控制权,他们迁徙了大量印度穆斯林来若开种植稻米。孟加拉因地理相近,也有大量穆斯林响应殖民者的号召来到若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移民为方便殖民统治而来,他们必然会大挤占当地若开人的土地与资源,民族仇恨在这种情况下一点点地酝酿发酵。社会危机出现时,语言和宗教上的差异被无限放大,印度籍和孟加拉籍移民之间的差异不断被抵消,慢慢接受了“罗兴亚人”的身份。

英国殖民者种下的仇恨种子在二战中,因为日军的到来而激化。日本以东南亚各国的解放者的身份自居,打着反对殖民的口号侵入缅甸。缅甸各族深受殖民之苦,迫切地希望独立,因而选择了与日军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缅甸人的帮助下,日军迅速击败了英军。不甘心失败的英军在1942年退出缅甸前,将若开地区部分亲日政治领袖逮捕,并指使英军中的印度部队和罗兴亚人联手摧毁许多村庄和杀害了超过2000名的若开人,这使得矛盾被彻底激化。

日军来到若开后也延续了英国人的策略,他们做了大量工作,将穆斯林描绘成英国殖民统治的“帮凶”,刻意挑拨宗教和民族矛盾,以掩盖他们侵略的现实。英日博弈使得若开成了缅甸民族、宗教矛盾最尖锐的地区。罗兴亚人和若开人也都组建了自己的武装,仇杀性质的暴力冲突不时爆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盟军的节节胜利,日军形势不断恶化,侵略者的嘴脸也开始显露,缅甸人转而投向盟军,走上抗日道路。缅甸人组成的抗日武装被盟军空投到若开的反日战场上来,但他们与英军中的穆斯林部队始终不睦。

双方矛盾不断,最典型的是一支由孟加拉吉大港穆斯林组成的“第五纵队(V Force)”。英军下达的作战任务是攻击孟都和布帝洞地区的日军,而他们却将枪头对准了若开地区的缅人和佛教寺庙,进行了无差别的屠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争结束后,罗兴亚人希望独占若开地区,要求加入“东巴基斯坦”,也就是现在的孟加拉或者是独立建国,但均遭到了东巴基斯坦和英国的拒绝。在殖民时代,双方已经结下了血仇。不论是加入东巴基斯坦,还是独立建国,显然都是缅甸所无法接受的,

缅甸官方一直坚持罗兴亚人是孟加拉来的非法移民,还在1978年开展了针对罗兴亚人的“龙王行动”,20多万罗兴亚人被迫逃亡孟加拉。由于被剥夺了公民身份,罗兴亚人在缅甸的生存状况持续下降,不少人以难民身份涌入邻国,从而成为一个困扰国际的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