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贵族只有北、南两大家族。北有曲阜孔子世家,南则有贵溪龙虎山张天师世家。这两大家族由于祖先功德福荫子孙,即便改朝换代,依旧袭号衍圣公和张天师,代代不绝。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易经》第63卦为既济,最后第64卦为未济。张天师家族在大陆传到了63代,恰合《易经》既济之理。63代天师之中神仙道人不可胜数,而道儒兼修者少。只有第43代天师张宇初被称为“列仙之儒”,以出色的文才为道教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张宇初是明初人,他继任天师的时候,朱元璋建立明朝还不久。摊上这么一个刻薄寡恩的皇帝,张宇初的日子不会太好过。朱元璋明确下令,禁止张天师称“天师”。他说,“至尊者天,岂有师也!以此为号,亵渎甚矣!”传了几十代的天师称号被官方废止,从此张天师被封为“大真人”,不过品级非常高--为正二品,实际上的政治地位还比较高。

龙虎山正一道在明朝的时候,地位达到顶峰。朱元璋认为天下道派纷杂而没有必要,强令天下道教分为两派:正一和全真。于是道教迅速形成了南正一北全真的格局。明初的首都在南京,靠近正一派的大本营。再加上朱元璋自身出家当过和尚,对同样出家修行的全真道士无甚好感。正一道遂成为天下道门的领袖。

张宇初天师在这种氛围之下,多次获得朱元璋的召见。例如1384年张宇初便奉朱元璋之命在南京紫金山建玉箓大醮,后来又在神乐观祈雨。能受到皇帝的宠幸,除了张宇初深厚的道学素养,恐怕也和他的文学才能有关。

张宇初的学识素养倍受人们的夸赞,被尊为“列仙之儒”。他是历代天师中极少数通儒学者,“博学能文,为张继先以来正一天师中唯一有才华者。”这并非过誉,所说张宇初喜好读书,过目不忘,尤其擅长写诗。他与当时名士都有唱和,并有诗集《岘泉集》传世。

不过再怎么受到皇帝的喜爱,也会被屠戮功臣的修罗杀场吓坏。明初的几个大案,朱元璋杀了好几万人。张宇初在这种肃杀氛围下,远遁龙虎山,纵情山水之间,做起了林下神仙。他远离政治,却不成想政治不愿意远离他。

建文帝即位后,对佛道二教管理比较严厉。于是很快便有朝臣“告发”,称张宇初“居乡恣肆”,据史书记载,“数有言其过者”。这被建文帝找到了借口,于是张宇初被“夺印诰”,被圈禁在家乡。

不久,大明王朝发生了“靖难之役”。建文帝被赶下皇帝宝座,朱棣当上了皇帝,是为明成祖。朱棣很快恢复了张宇初的品秩,并召其进京负责宫廷斋醮。张宇初重获皇帝赏识,从这时起他干了一件对道教影响深远的大事。

在皇帝的支持下,张宇初牵头编撰《道藏》。元朝的时候,佛道两教辩论,在皇帝拉偏架的情况下,道教惨败。7800余卷的《玄都宝藏》刻板全部被焚毁。大明王朝政权已经稳固,于是明成祖命张宇初广集天下道经,编撰新的道藏

张宇初非常兴奋,他日夜操劳,精心规划,确定了新修道藏的基本架构和收录范围。在巨大的工作强度下,张宇初竟积劳成疾,不久便去世了。四十余年之后,新编道藏正式出版,这便是流传后世的《正统道藏》。这为道教文献的流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仅编撰道藏之功,张宇初也不愧“列仙之儒”的称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