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话不长2021-02-11 16:11婚姻市场的进步,从对“三观”认识的深刻开始。各种爱情鸡汤文的大行其道,客观上对此作了最好的启蒙和普及。男男女女念叨着,三观不合,走不到一块,走到了一块,走不长久。三观,是对世界、人生的看法,对价值的判断,投射到日常生活中,就变成了对各种生活琐事的看法。如何才能有一致的三观?有人认为要门当户对,自己是什么样的情况,对方也应该是什么情况。听上去挺有道理,可准确地说,这些只是条件而已。老黄夫妻俩都是体制内人员,差不多的文化水平,差不多的收入,按理应该有共同的三观。老黄头脑严谨,喜欢分析政治经济,也很善于理财,在生活上比较有目标感。妻子则很佛性,下了班就闷在家看电视,玩电脑。相安无事还好,两人却在对未来的规划上常有矛盾。如果是理财,老黄就是愿意多买股票的那个,妻子就是全部存定期或买保本理财产品,啥都不想操心的那个。如果是买房,老黄就是买两个小的住一个租一个的那个,妻子就是买一个大的慢慢供的那个。两人就像针尖对麦芒那样,难有合拍的时刻。婚姻里,常常一个是开拓型,另一个是保守型,或者一个是乐天派,另一个是严肃派。网友苏女士说现在越来越厌恶和老公生活,婚后第四年开始有离婚的想法。他们现在的情况是,两个人一见面就吵架,小到收拾屋子或者出门,大到换工作或者买车都会吵。她老公长期坐办公室,应酬,熬夜,身体不好,各种慢性病,体重超重,回家又宅在家。苏女士拉着他运动,健身,出去旅游,他觉得都是在迁就她,各种委屈,各种不配合。老公觉得她太会“来事”,浪费时间,于是两人常闹小别扭,这一闹,竟闹了四年才发现合不来。她承认从客观上说老公是好人,收入也高,待人接物都不错,也会帮忙做家务,但偏偏他们俩就像冤家一样。她认为他们俩对生活的要求不同,也可以说是三观不合,她追求健康、阳光的生活,喜欢各种体验,这是她所认为的生活价值。老公则缺少点生活情趣,喜欢从“效率”角度去衡量事情的价值。所谓三观不合,其实关键点并不在于两人看法不同,而在于彼此对对方的否定。两人在一起,本来就是你陪我做我喜欢的事,我陪你做你喜欢的事,事情本身并不那么重要,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能懂这一点。三观能一致,等于是起了个好头,可接下来的人生何其漫长,又哪有一帆风顺的。钱钟书和杨绛的完美婚姻生活,多年来为众人所赞叹。提及他们,“才子佳人”、“灵魂伴侣”的美誉接踵而来。不过,旁观者不曾走近他们的生活,是不会去细想他们日常的一切的。实际上,钱钟书不谙世事,不善生活,可以说是生活上的“低能儿”。杨绛理解他在学术上的追求,在柴米油盐上做了最好的后勤保障,钱钟书弄脏了桌子,她来擦,弄坏了物品,她去修,钱钟书生病,她带他去治。各种完美补缺,有力地支持着他的学术工作,她明白,钱钟书是属于大众的。钱钟书得杨绛此妻,无疑是幸运的。杨绛遇上钱钟书,也是幸运的,钱钟书给了她最深的爱和尊重。再伟大的人,家里都是一样的,每天都会面临着一堆生活琐事。中国人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都经营不好,还怎么治国平天下呢?在婚姻里,三观只是战略,互补才是战术。谁都有擅长和不擅长的事情,如何通过互补、磨合把一切理顺,才是重中之重。家庭事务的繁杂,没结婚的人不会懂,婚后当甩手掌柜的同样不会懂。做饭,清洁卫生,家庭收支管理,孩子的照顾和教育,没有哪一项是轻松的。有个年轻小伙子在网上吐槽,自己和妻子都不会做饭,结婚八个月,天天叫外卖。以前在家约会都叫外卖,大家也觉得没什么,想吃什么吃什么,挺自在的。现在真正组成家庭了,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每天吃东西都要挑半天,吃久了还发现费用特别高。要是有了孩子更麻烦,孩子天天跟着吃外卖,想想都觉得头大。问题是两个人都不想做饭,都不愿意学,说自己忙,自己累,回到家不想动,感觉这日子都不知该怎么过下去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小两口遭到了大家一致的批判——不做饭,结婚来干嘛?不同阶段遇到不同问题,是人生的常态,谁也避免不了。网友田女士谈及丈夫,说两人在谈恋爱时挺合拍,刚结婚时也还凑和,但慢慢地大家就有了一些分歧。出现更大的分歧是在有了孩子后,她觉得丈夫对孩子不上心,特别是在教育这一块。她觉得要报些兴趣班,丈夫说让孩子自由发展,具体怎么自由发展从没说过。她焦头烂额地跟进孩子的文化课的时候,他就在旁边轻描淡写地说,这么焦虑有用吗?然后就没有下文了。后来她才发现丈夫骨子里就是追求轻松自在,不愿有压力傍身的那种人,可孩子的事难道也能甩掉么?每对夫妻的婚姻大约都会有甜蜜期、磨合期、平稳期等几个阶段,磨合期时间可以很短,也可以很长,这个阶段会遇到各种变数,包括经济、孩子等因素。夫妻不应该只在某一个阶段相处融洽,而应该要克服不同阶段的不同问题,做好分工和配合。据前两年的一个统计,中国女性和其他国家女性劳动参与率差别较大,全球女性劳动参与率是48.5%,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超过70%,居世界第一。其中,25到55岁的中国女性参与率高达90%,不愧为职场半边天。今时不同往日,按中国女性全球第一的劳动参与率来看,男性的家务参与率也应该处于前列才是,然而,中国男性家务参与率在世界上排倒数第四,仅好于日本、韩国、印度。男性在家务上的缺席,客观上导致了一些家庭矛盾的发生。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花了时间在工作上,对家庭的照顾自然会少一些,如何分工,才是家庭经营之道。许多家庭矛盾的典型特点就是,自己认为对方就应该做好某些事,但对方不去做,偏偏自己又不愿意补上,然后一方不满,一方对抗。要求对方而不要求自己,长期的这种偏执,相当致命。对于现代社会的家庭,没有谁应该做哪件事的说法,要么轮流做,要么分好工。在婚姻里,三观只是战略,互补才是战术。三观再合拍,婚姻生活也要落实到柴米油盐、锅碗瓢盆。你炒菜,我洗碗,你带孩子,我搞卫生,或者,你有空你多干,我有空我包下。这样的互补模式,不只是彼此分担,更是在证明共同的家庭信念。而且,当一方在承担时,另一方只需要配合和肯定就好,而不是吹毛求疵。古话有云,夫妻交市,莫问谁益;兄弟交憎,莫问谁直。菜炒得好不好,地拖得干不干净,真的不是最重要的,人生难得糊涂,别被无谓的争执左右了情绪。康德说,家庭关系建立在婚姻之上,婚姻则植根于两性间天然的相辅相成或互相联系之上。一辈子不长,且行且珍惜。-END-福的夫妻,三观只是战略,互补才是战术

婚姻市场的进步,从对“三观”认识的深刻开始。

各种爱情鸡汤文的大行其道,客观上对此作了最好的启蒙和普及。

男男女女念叨着,三观不合,走不到一块,走到了一块,走不长久。

三观,是对世界、人生的看法,对价值的判断,投射到日常生活中,就变成了对各种生活琐事的看法。

如何才能有一致的三观?有人认为要门当户对,自己是什么样的情况,对方也应该是什么情况。

听上去挺有道理,可准确地说,这些只是条件而已。

老黄夫妻俩都是体制内人员,差不多的文化水平,差不多的收入,按理应该有共同的三观。

老黄头脑严谨,喜欢分析政治经济,也很善于理财,在生活上比较有目标感。

妻子则很佛性,下了班就闷在家看电视,玩电脑。

相安无事还好,两人却在对未来的规划上常有矛盾。

如果是理财,老黄就是愿意多买股票的那个,妻子就是全部存定期或买保本理财产品,啥都不想操心的那个。

如果是买房,老黄就是买两个小的住一个租一个的那个,妻子就是买一个大的慢慢供的那个。

两人就像针尖对麦芒那样,难有合拍的时刻。

婚姻里,常常一个是开拓型,另一个是保守型,或者一个是乐天派,另一个是严肃派。

网友苏女士说现在越来越厌恶和老公生活,婚后第四年开始有离婚的想法。

他们现在的情况是,两个人一见面就吵架,小到收拾屋子或者出门,大到换工作或者买车都会吵。

她老公长期坐办公室,应酬,熬夜,身体不好,各种慢性病,体重超重,回家又宅在家。

苏女士拉着他运动,健身,出去旅游,他觉得都是在迁就她,各种委屈,各种不配合。

老公觉得她太会“来事”,浪费时间,于是两人常闹小别扭,这一闹,竟闹了四年才发现合不来。

她承认从客观上说老公是好人,收入也高,待人接物都不错,也会帮忙做家务,但偏偏他们俩就像冤家一样。

她认为他们俩对生活的要求不同,也可以说是三观不合,她追求健康、阳光的生活,喜欢各种体验,这是她所认为的生活价值。

老公则缺少点生活情趣,喜欢从“效率”角度去衡量事情的价值。

所谓三观不合,其实关键点并不在于两人看法不同,而在于彼此对对方的否定。

两人在一起,本来就是你陪我做我喜欢的事,我陪你做你喜欢的事,事情本身并不那么重要,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能懂这一点。

三观能一致,等于是起了个好头,可接下来的人生何其漫长,又哪有一帆风顺的。

钱钟书和杨绛的完美婚姻生活,多年来为众人所赞叹。提及他们,“才子佳人”、“灵魂伴侣”的美誉接踵而来。

不过,旁观者不曾走近他们的生活,是不会去细想他们日常的一切的。

实际上,钱钟书不谙世事,不善生活,可以说是生活上的“低能儿”。

杨绛理解他在学术上的追求,在柴米油盐上做了最好的后勤保障,钱钟书弄脏了桌子,她来擦,弄坏了物品,她去修,钱钟书生病,她带他去治。

各种完美补缺,有力地支持着他的学术工作,她明白,钱钟书是属于大众的。

钱钟书得杨绛此妻,无疑是幸运的。杨绛遇上钱钟书,也是幸运的,钱钟书给了她最深的爱和尊重。

再伟大的人,家里都是一样的,每天都会面临着一堆生活琐事。

中国人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都经营不好,还怎么治国平天下呢?

在婚姻里,三观只是战略,互补才是战术。

谁都有擅长和不擅长的事情,如何通过互补、磨合把一切理顺,才是重中之重。

家庭事务的繁杂,没结婚的人不会懂,婚后当甩手掌柜的同样不会懂。

做饭,清洁卫生,家庭收支管理,孩子的照顾和教育,没有哪一项是轻松的。

有个年轻小伙子在网上吐槽,自己和妻子都不会做饭,结婚八个月,天天叫外卖。

以前在家约会都叫外卖,大家也觉得没什么,想吃什么吃什么,挺自在的。现在真正组成家庭了,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

每天吃东西都要挑半天,吃久了还发现费用特别高。要是有了孩子更麻烦,孩子天天跟着吃外卖,想想都觉得头大。

问题是两个人都不想做饭,都不愿意学,说自己忙,自己累,回到家不想动,感觉这日子都不知该怎么过下去了。

令人啼笑皆非的小两口遭到了大家一致的批判——不做饭,结婚来干嘛?

不同阶段遇到不同问题,是人生的常态,谁也避免不了。

网友田女士谈及丈夫,说两人在谈恋爱时挺合拍,刚结婚时也还凑和,但慢慢地大家就有了一些分歧。

出现更大的分歧是在有了孩子后,她觉得丈夫对孩子不上心,特别是在教育这一块。

她觉得要报些兴趣班,丈夫说让孩子自由发展,具体怎么自由发展从没说过。

她焦头烂额地跟进孩子的文化课的时候,他就在旁边轻描淡写地说,这么焦虑有用吗?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后来她才发现丈夫骨子里就是追求轻松自在,不愿有压力傍身的那种人,可孩子的事难道也能甩掉么?

每对夫妻的婚姻大约都会有甜蜜期、磨合期、平稳期等几个阶段,磨合期时间可以很短,也可以很长,这个阶段会遇到各种变数,包括经济、孩子等因素。

夫妻不应该只在某一个阶段相处融洽,而应该要克服不同阶段的不同问题,做好分工和配合。

据前两年的一个统计,中国女性和其他国家女性劳动参与率差别较大,全球女性劳动参与率是48.5%,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超过70%,居世界第一。

其中,25到55岁的中国女性参与率高达90%,不愧为职场半边天。

今时不同往日,按中国女性全球第一的劳动参与率来看,男性的家务参与率也应该处于前列才是,然而,中国男性家务参与率在世界上排倒数第四,仅好于日本、韩国、印度。

男性在家务上的缺席,客观上导致了一些家庭矛盾的发生。

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花了时间在工作上,对家庭的照顾自然会少一些,如何分工,才是家庭经营之道。

许多家庭矛盾的典型特点就是,自己认为对方就应该做好某些事,但对方不去做,偏偏自己又不愿意补上,然后一方不满,一方对抗。

要求对方而不要求自己,长期的这种偏执,相当致命。

对于现代社会的家庭,没有谁应该做哪件事的说法,要么轮流做,要么分好工。

在婚姻里,三观只是战略,互补才是战术。

三观再合拍,婚姻生活也要落实到柴米油盐、锅碗瓢盆。

你炒菜,我洗碗,你带孩子,我搞卫生,或者,你有空你多干,我有空我包下。

这样的互补模式,不只是彼此分担,更是在证明共同的家庭信念。

而且,当一方在承担时,另一方只需要配合和肯定就好,而不是吹毛求疵。

古话有云,夫妻交市,莫问谁益;兄弟交憎,莫问谁直。

菜炒得好不好,地拖得干不干净,真的不是最重要的,人生难得糊涂,别被无谓的争执左右了情绪。

康德说,家庭关系建立在婚姻之上,婚姻则植根于两性间天然的相辅相成或互相联系之上。

一辈子不长,且行且珍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