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马日里话财神

大年初五,山东地区(当然包括潍坊)有过“五马日”习俗。东方朔的“五牛六马”,山东百姓都不买账,硬是撇开牛,过“五马日”。初五这天早晨,将干饭、饽饽、发糕、饺子及菜肴,用木盘端到牲口棚,犒劳大牲畜。对此,人们是非常虔诚的,一面看它吃,一面用手梳理它的鬃毛,感谢它一年所付出的辛劳。正月初五称为“五马日”,潍县话“wu mo ri ”。“五马”又与天干地支的“午马”混同,故也称之为午马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年初五,也称为“破五”,即送年的意思。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燕京岁时记》中说:初五日谓之‘破五’,‘破五’之内不得以生米为炊,妇女不得出门。至初六日,则王妃贵主以及宦官等冠帔往来,互相道贺。新婚女子亦于当日归宁,而诸商亦渐次开张贸易矣。《清裨类钞》也载:“正月初五日为破五,妇女不得出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月初五有接财神的民俗。清代顾禄《清嘉录》有:“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又说:“今之路头,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谓五路,当是东西南北中耳。”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传说有多个版本。至于具体接的哪五路神,说法各异,公认的财神是赵公明等五位财神,不过近代以来,财神也一直在变化,赵公明、关公、比干、范蠡、李诡祖等也都曾被当作是要接的财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有一位增福财神,和潍县人关系还是很大的。在潍县城里有一条增福堂街,街上有一个增福堂,堂里供奉的就是增福财神李诡祖。有文字记载,增福堂街的增福庙早在大唐时期就存在了,那时这里仅有几户人家,庙里供着的是增福财神爷(淄博淄川五松山人李诡祖),是潍县人专门从淄川请过来的,唐宋时期这里一度香火鼎盛,不过后来到了元末明初,由于战乱,增福庙逐渐败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约明朝成化年间,有一位潍县商人出资把增福庙重修了一遍,把财神爷李诡祖塑像也刷新了,并且加上了观音菩萨塑像,后来到了弘治年,有一位南方僧人路过这里,看到李诡祖和观音菩萨“同居一室”,心里不快,用化缘来的黄铜给观音重塑金身,由此显得观音地位在财神爷之上。明末清初,还是战乱,增福庙再次败落。大约康熙年间,财神爷一度被请出增福庙,从此由观音菩萨“独居一室”了。增福庙从此被改名为“白衣观音堂”,到了道光年间,在增福堂居住的陈家出资再修增福庙,重塑财神金身,使得增福庙焕然一新,这条街从此有了新的名字,就叫做增福堂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增福堂街消失了,增福堂里的增福财神塑像已不见踪影,不过图中这座明代弘治年间观音大士铜制坐像保存下来了,被收藏在潍坊市博物馆,该坐像个体庞大,铸造精致,是明代铜制佛像中的精品。诸位有兴趣的,可以到咱们的博物馆看一看。

今天是五马日,祝各位牛气冲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