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一扫六合,统一中原后,曾腾出手来与匈奴大战了一场。

公元前215年,面对屡次侵入秦境烧杀抢掠的匈奴,忍无可忍的始皇帝命令大将蒙恬率军30万讨伐匈奴。蒙恬与秦朝勇士们不负所托,攻必克、战必胜,追着匈奴一路痛击,将其赶出河套地区,落荒而逃的匈奴远遁漠北。

此时的匈奴如丧家之犬,士气全无,如果抓住机会进行追击,将会大大的扩大战果。然而,达成战略目标的秦始皇却命令蒙恬停止进攻,转为防御,并要求他带领部队与边民修筑长城,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再进行追击,不一定打得赢。

首先后勤运输线太长,补给困难,30万的军队,每天的军需耗费巨大,冒险追击,万一后勤运输跟不上,追到一半粮食没了,有可能导致全军覆没,风险太大。

再说,即使追也追不上,匈奴都是骑兵多,秦军大部分都是两条腿,两条腿追四条腿不现实;而秦国乃至中原地区,骑兵与套上马的战车毕竟是少数,用这少部分兵力追上了,缺少步兵的配合,万一被匈奴来个反击,输赢还是两说,胜负难料。

即便能短时间内追上匈奴,予以全歼基本不可能(汉武帝打了35年匈奴,也没能斩草除根,硬生生把充盈的国库给清空了,把文景二帝留下的家当整了个精光不说,还让当时的老百姓折腾的不行),冒这么大风险,顶多能多杀他一部分人,回头他养好伤了,又跑来骚扰你,来来回回、反反复复,耗不起、不值得、也没必要,毕竟战略目标是保家卫国,赶走他们。

本来嬴政统一中原后,人们的内部矛盾都没完全解决,多年战乱使人口数量大减,国家急需休养生息,搞生产、搞经济建设,再因为打匈奴去征兵、征民夫、加赋税,以农耕为主的大秦帝国难以承受,搞不好会动摇国家的根基。

追是肯定不能追了,但为了防止匈奴间歇性的入境劫掠,骚扰边民,得采取个一劳永逸,且防御与国家建设两不误的办法。思来想去,还是承袭前辈的做法,修长城!反正有现成的长城,把他们修修补补再连起来就行了。

于是大将蒙恬按照始皇帝的最高指示,组建长城项目部,大力发展基础建设,在燕、赵、秦三国北方长城的基础上,从西北临洮至辽东修筑了闻名后世的万里长城。

秦朝耗费举国之力修筑的长城不仅节省了部署大批量骑兵部队的费用,还大大弱化匈奴骑兵的机动优势,进而能对边境进行有效的保护。另外,依托长城驻兵屯田,士兵战时可战,闲事戍边屯田,极大的降低了战争的成本,可谓是一举多得。

冷兵器时代,修筑长城一直是我国统治者防御外敌的有效手段,之后各朝各代只要有需要、有能力都会进行修补。

嬴政不傻,在位多年,也征战过多年,这笔账一算,孰轻孰重,怎样合算,他心里很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