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西安,相信大部分人的反应就是:秦始皇陵。作为一座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西安自古以来就享誉盛名,它是历史上多个朝代的都城,曾经闻名于世的长安、镐京,如今是世界历史名城,亦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如此古风古韵的长安,让人们趋之若鹜,而去过旅游的人不仅领略了“秦王汉武”的风采,亦听说过“十大怪”的流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到底什么是“十大怪”

“十大怪”是什么?乍一听还以为是什么鬼怪之说,其实这里的“怪”并不是指东西事物,而是“怪事”。“十大怪”是流传于陕西关中一带的十种奇特的民俗习惯,关中主要是以渭河平原为主,代表城市有咸阳、渭南、宝鸡、铜川、西安等。

很多人说起来,叫“西安十大怪”又或者“陕西十大怪”,都是比较片面且不是很合理的说法,确切地说,“十大怪”仅仅是关中一带的民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十大怪”指的是:

①面条像裤带 ②锅盔像锅盖 ③碗盆难分开 ④油泼辣子一道菜 ⑤房子半边盖 ⑥手帕头上戴 ⑦睡觉枕石块 ⑧不坐椅蹲起来 ⑨姑娘不对外 ⑩秦腔唱吼起来

去到陕西旅游,其实,我们常听到的是“关中八大怪”,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流传下来的民俗习惯,到底是什么意思。(介绍不按先后顺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关中八大怪

1.面条像裤带

没去过陕西的人都知道,面食是陕西人的主食,关中面条的长、宽、厚都超乎想象,形状就像系在裤间的腰带一样。然而它的味道,只需浇上油泼辣椒,就非常美味。

关中农村的女孩,成年之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缝衣绣帕,而是擀上一案板的面条,据说这样,以后才能得到婆家的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油泼辣子一道菜

说起吃辣,想到的都是四川湖南一带,其实关中也不遑多让。关中不仅会吃辣,还吃得精,这里的油泼辣椒是一绝。制作油泼辣椒的过程非常精细:辣椒风干后,切成1.5厘米的小段,炒辣椒的时候火候得把握得非常适宜,这样炒出来的辣椒,才能香脆,捣成的辣椒粉末口感才最好。

封存好的辣椒面 ,在吃面条、馒头或者肉夹馍的时候,拌上一点直接上口,那滋味相当舒爽。在关中做客,可以没有好肉好菜招待客人,但一定不能少了辣椒。甚至,关中的姑娘嫁娶前,都会到屋檐下瞅一瞅,如果屋檐挂满辣椒串,说明婆家可能比较富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锅盔(烙馍)像锅盖

锅盔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现在大街小巷都有卖,很多人都尝过。只是现在流传市面的锅盔为了口感和售卖,都比较薄和小,花样很多口味也不少。

但锅盔最初是陕西关中一带的吃食,且之所以叫锅盔,是因为关中人做出来的饼,名副其实的大,直径二尺外,又圆又厚像锅盖一样。这也就开始有了这句顺口溜。

锅盔有两个传说,一说是当年打仗,士兵到了陕西时已经没干粮了,只剩面粉,于是就把面加水和好放在头盔上烤,结果发现烤出来的饼皮香又耐放。后来士兵打了胜仗回去,让妇人学着做,妇人没有头盔就在锅里烙,于是就有了锅盔这种面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房子半边盖

自古以来,中国建筑盖房都是“人”字型结构,关中人把这种房子叫“安间房”,也叫上房。在关中,一个院落里除了上房还有偏房,也叫“厦子房”。这种厦子房的结构,是“人”字的一半,也就是只盖半边的怪房子。

为什么关中人会盖这样的房子?说白了就是民生滞下,穷导致的。用房不足,让聪明的关中农民想到了,用土垒墙盖起厦子房,三面黄土,只留一面装门窗,屋顶因为只是“人”字的一半,所以只需要用少量的大木头做檩、梁即可。没想到,房子半边盖反而成了关中一大奇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板凳不坐蹲起来

关中的“蹲景”说是全球一绝也不为过,有的人蹲起来,能够半天都不带脚麻腿酸的,这一景象是关中的一大亮点。

关中人把蹲叫圪蹴gē jiù,这一习惯可以溯源到春秋时期,由古时候的“跪坐”演变而来。

蹲谁都会,但要想蹲得气定神闲,是非常考人练功夫的,现在在关中“蹲的好”的也已经很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姑娘不对外

关中的男人很是恋家恋婆娘,对他们来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的观念长期深入人心,“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广大关中男人的真实写照。

关中地理位置优越,生在帝王洲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男人也不错,所以关中的姑娘自然都愿意嫁给当地人,而极少有外嫁的。这一怪象在很多地区倒是都不少见,只是关中人情味浓,也就显得更突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 手帕头上戴

黄土高原地带,干旱少雨,风沙多,过去洗澡条件不好,不方便经常打理洗漱,妇女外出干活没有现在的遮阳伞护手霜,所以就只能自制一张手帕,把自己的头发保护起来。

除此之外,年轻的女人还能把帕子当成装饰,戴出了各种花样,倒显出了别样的风情。如今,走在关中农村的小道上,你会看到老太太头顶手帕,在慢慢悠悠地踱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 秦腔不唱吼起来

秦腔是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自西周而起,成熟于秦。由于古时候陕西、甘肃一带属于秦国范围,所以叫“秦腔”。

秦腔是属于广大西部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情感交流,不管是在劳作时,还是高兴时都能嚎一嗓子,所以秦腔与其说唱,不如说“吼”出来更准确。

秦腔要求真实的嗓音唱出,用宽音大嗓,直起直落,让人感受到高亢激越、粗犷朴实之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腔生于民间,是下里巴人的艺术,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喜怒哀乐,它是八大怪中最奇特的一怪,也是为数不多保存下来,流传至今的民俗。

随着时代的发展,陕西十大怪已逐渐失传,能够被流传下来的已经很少了,如果你去陕西旅游,或者可以去寻迹一下曾经这份独属关中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