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转载自:一筑一事(id:zs_studio)

被一江一水分为三镇的武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力的格局。在城市中由西往东,走进与汉口和汉阳对望的武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汉街景,摄于2019年,摄影:ICY©ICYWORKS

这里既汇集着武汉的大半高校,也有历史古城的传统风貌,古老与年轻并存的街区氛围,让人不自觉地探寻纵深于城市文脉中的“过去与此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空间 | 合美术馆

面积 | 10000m²

位置 | 武汉市洪山区野芷湖西路16号

过去的武昌,不仅有文人墨客登高望远的黄鹤楼,这里也有发起武昌起义的历史节点。而当下,汇聚着10余所高校的此地,被看作是武汉的“教育中心”,更是这座城市的“文化枢纽”。越来越多的艺术和文化从中耸动而出,这其中值得一提的新事物,一定是合美术馆的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美术馆,图片由合美术馆提供

倒不是因为它是武汉热门的网红打卡地标,也不仅仅因为它展出过徐冰、傅中望、谷文达、张晓刚、王庆松、张大力等艺术家的作品。而是在过去的6年中,它的出现打破了这座城市里当代艺术的固有形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右滑动观看更多,从左到右依次为:徐冰、傅中望、张大力、张晓刚等艺术家在合美术馆举办的展览,图片由合美术馆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业城市由此寻找

它的“自由意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美术馆,摄影©黑子

从八五美术思潮开始,湖北就有一大批艺术家主张创作个性和艺术观念的更新。他们其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从这个时期开始,接收前所未有的艺术观念与表现形式,借用西方现代艺术的观念与手法,创作出新潮的艺术流派与形式。

当时的《美术思潮》一刊还在热衷探讨美术界的发展动向和潮流,而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中,中国的许多青年艺术家都开始探索更新的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美术馆,馆内展览,摄影©黑子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中国的当代艺术或者说当代艺术家,都经历过“热烈”、“共鸣”与“沉默”的阶段。

在八五美术思潮之后,因为各种原因,大批艺术家从武汉出走,导致原本与城市文化紧密相连的“艺术基因”缓慢生长。直到2007年湖北美术馆、2008年武汉美术馆的先后成立,城市中的艺术细胞又慢慢增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美术馆,傅中望个展《楔子》,摄影©黑子

就武汉来说,美术馆与艺术空间都呈现出“专注各自领域”的态势。一方面,“专注”运营某一领域的艺术(比如书法类、绘画类、摄影类等)可以使美术馆更加专业,更容易做垂直领域的深度钻研;另一方面,过于“专注”也会让内容显得没有那么多元。

合美术馆作为一个公益性社会美术馆,从2014年9月成立至今,持续拓展美术馆的边界,不仅为艺术家提供更多的展现窗口,还让当代艺术走向大众,重新梳理中国当代艺术的学术脉络,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创新动力。

比起美术馆,它更像一个流动的资源库,更是一个多元的艺术平台——不停引入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家。从60代到00代,合美术馆不局限于某个艺术领域、也不局限在某个年龄阶段;而是打破边界,让不同领域、年龄的艺术家共同走入其中,为他们链接资源,并提供一个更加多元化的艺术窗口。

除此之外,合美术馆也推出了多项与青年艺术家、策展人有关的品牌项目,如青年艺术家“联合·6个展”系列、“风口——青年雕塑邀请展”系列、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美术馆,傅中望个展《楔子》,摄影©黑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6年时间

丰富一个不规则的“白色盒子”

合美术馆是一个集展示交流、美术教育、艺术品收藏、美术研究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当代艺术机构。在过去的6年中,合美术馆举办过50场展览、200余场少儿教育活动、300场公教活动,并完成了3420份当代艺术文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美术馆,摄影©黑子

“我们非常看重艺术诞生的一个过程,不仅仅是让一场展览精益求精,在长期或短期的时间展出作品。我们更注重艺术家及其作品背后的逻辑和观念。我们希望呈现出的展览能如抽丝剥茧一般,呈现出艺术家、艺术作品的内在核心。”合美术馆的执行馆长鲁虹说道,“比如徐冰老师的展览里面,就有很多手稿的呈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冰个展,图片由合美术馆提供

要知道,艺术的灵光一闪,往往没有表象看到的那么轻盈,艺术之所以能令人印象深刻,那是因为它所传达的意义,才是值得人们反复观看、研读的关键。而合美术馆,正是与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共同探寻、发掘艺术灵感的那个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美术馆,主题建筑展,摄影©黑子

“2021年我们想要做一些更加综合性的展览内容。比如可以从大的文化背景入手,然后先谈建筑,再到绘画、雕塑,其实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希望这是一个体系之下的内容输出,让人对于艺术的理解可以更丰富、多元一些。”鲁虹补充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共生与变异:主题建筑展,图片由合美术馆提供

现在的合美术馆内部总共由4层构成,地下一层是专设于建筑类展览的展厅,地面一层是馆内的一些重磅展览,二层到三层都会根据不同时期、主题与青年艺术家进行合作,为他们的作品进行展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美术馆,傅中望个展《楔子》,摄影©黑子

整个空间的展厅面积都很大,来看展的人也很多。“因为我们附近有很多院校,通常老师们都会带着学生来这里看展、讨论。我一直觉得美术馆兼具学习氛围也是一件很难得的事”。

在鲁虹看来,年轻群体对艺术、学术以及创新文化开始主动了解时,一个美术馆的多元内容才能被“创造性思维”吸收。而完整、系统的展览形式,更能让人们认知到不同领域间的艺术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美术馆,摄影©黑子

除了国内知名艺术家的展览,合美术馆也时常发掘国内的优秀青年艺术家。“艺术是没有所谓的标准化的,因为随着时代的变化,思想、文化、信息、观念都在一直不断地转换,相应就会出现新的标准。而我们就会在其中找到那个相较新的点,让艺术家得到更好的表达。”鲁虹强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艺术家手稿,摄影©黑子

6年间,并不仅仅是合美术馆丰富自身肌理的一个过程,更是武汉艺术家生根发芽的过程。比起展陈,合美术馆更多侧重在发掘艺术背后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美术馆,张大力个展,图片由合美术馆提供

“我们始终在思考,作为一个民营机构除了传递艺术给大众之外,应当怎么通过积极作用去影响社会,哪怕是很小的一部分。”鲁虹说道。2020年疫情期间,合美术馆发起的「武汉“隔离”艺术计划」,艺术家刘庆和、张晓刚、傅中望、方力钧……在不同的城市用各自的笔触记录下当时的社会现状。显然,艺术在表达自我的同时,仍在刻画时代。

而这6年中,合美术馆是丰富了武汉这座城市的艺术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右滑动观看更多,庞茂琨手稿研究展《手绘之谜》,图片由合美术馆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汉的艺术群落

由此展开

如果说北京有798艺术区,上海有M50创意园,成都有蓝顶,那么武汉的艺术群体聚居区就是在以合美术馆为首的创意天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意天地,图片由OVU文创研究所提供

合美术馆馆长黄立平先生,早在创建合美术馆前期,就已经对这种聚集综合型的国内外文化创意园区有所洞察,兼顾经营着创意天地的他,在艺术机构与创意机构间找到了很好的平衡。

以合美术馆为首的创意天地,不仅为各领域的艺术家提供了对外展示的艺术平台与窗口,更是为不少本土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意天地,图片由OVU文创研究所提供

在这个艺术群落里,武汉的当代艺术“后劲”得以延续,艺术家们可以沉心创作,不致被外界的评论裹挟,同时这也让合美术馆与创意天地成为他们的“精神之地”,颠扑不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意天地,摄影©黑子

如我们所见,不少雕塑家、摄影师、绘画家聚集在此。以合美术馆为中心开始扩散的“艺术基因”,已经牢牢扎根在整个创意园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合美术馆为中心的光谷创意天地,图片由OVU文创研究所提供

从候鸟工作室、艺术家工作室到艺术空间、画廊、艺术书店、小剧场,越来越多的艺术、创意工作室都以各自的方式在这里生长。也正是因为整体氛围的塑造,艺术家的聚集,使得合美术馆呈现出愈加多元的“艺术切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美术馆展厅,图片由合美术馆提供

它不在城市中心寻找立锥之地,就能与周边街区的氛围轻松接壤,塑造具有独特性的生活图景;同时,也能让艺术家“置身事外”,安于各自的场域专心创造。

这正是合美术馆的独特之处——既有“艺术性”又有“生活味”。美术馆并没有将自己奉为圭臬,外部的建筑设计颇有创意, “不规则”到想让人一探究竟,而内在翔实的导览与多元的展览内容给人更多惊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广义个展《存在与超验》,图片由合美术馆提供

如今,合美术馆正在活跃地举办着各种展览与公共活动。“一座城市的艺术文化不可能一下子改变,位于其中的美术馆究竟担负着怎样的责任?我想,往来于合美术馆中的观众,已然交出了最好的答卷。这份答卷显示着,生活在武汉的人热爱艺术,也能理解艺术。而更多年轻的群体更有他们自己的创造性思维”,鲁虹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意天地,摄影©黑子

当你穿梭在合美术馆所在的街区,或许前一分钟还沉浸在武汉的“过早”中,下一秒就走进它的不规则壳子里,接着从喧嚷的市井街头到静谧的展馆,再走入街巷交错的创意天地。

只是一个转角的距离,就能感受到“当代艺术”成为公共文化的一部分。那么,当代艺术下的城市生活究竟会因此产生怎样的变化?

或许,当一个个兼顾“艺术与生活”、“学术与大众”的“合美术馆”出现,我们就能开始理解——美术馆里陈列的艺术与充满创造力的思维碰撞之下,良性循环的城市有机体、城市艺术文化,能够变幻出更多令人期待的面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编:牧之、鹤鹤

编辑:邱子

撰稿:邱子

摄影:黑子

校对:希希

设计:小杨

-EN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