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岳飞墓前的墓联。即使不了解历史的人,也都知道岳飞是位抗击金朝的民族英雄,而提到岳飞,都会随之想起秦桧,这是个害了国家忠良的小人,是个卖国贼!这就是我们的固有印象。

毛主席也十分热爱历史,常常读的废寝忘食,而且他还会对自己读过的文章进行注解,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宋史·秦桧传》,毛主席和传统的史学家的评价有所不同,认为秦桧在南宋求和的整个过程中,并不占据主要责任。毛主席为何会这样说呢?今天《启史》为您揭开谜题。

毛主席谈秦桧

在1957年,著名学者冒广生在北京见到了毛主席,就向他推荐自己儿子在抗战初期是写的话剧《精忠报国》。毛主席了然,这个话剧是在用秦桧影射汪精卫。不过随后,毛主席就言明:主和的责任不全在秦桧,他的背后还有宋高宗,秦桧不过是在执行皇帝的意思罢了!

图1: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在1964年,毛主席在一次有关教育的春节座谈会上,还谈及他认为历史上出色的状元唯有文天祥和秦桧二人。其他出色的人,均不是状元了。当然,毛主席提及这段,主要是因为秦桧为了方便办公效率,发明了宋体字,这也是现在常见的一种字体了。

毛主席平日里就十分喜欢读史书,在和别人谈及《宋史》时,也曾说过,在《宋史·奸臣传》的《秦桧传》中,多少能够反映出当时南宋求和的主要责任不在秦桧。

抗金义士变成“投降派”

那么,这位被毛主席“平反”的秦桧,为何会出现如此不同的言论呢?

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奸臣,南宋投降派的代表人物,鲜少人知秦桧原来是抗金义士出身。在靖康元年,金军对宋朝土地大肆侵犯,此时36岁的秦桧开始崭露头角,他两次上书皇帝,希望能够出兵反击金军,反对割地求和,这个意见显然没成功。

图2:秦桧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当金军向着皇城扑来时,秦桧在是否割地求和的大投票中,还是投了反对票。当然,用处并不大,金军挥刀南下,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秦桧在此期间,很不幸被俘虏了,也许艰苦的生活真的能够改变一个人,他对于“抗金”变得越来越没有底气,反而趋向于求和。

事实上,秦桧的观点重要吗?当他主张抗金时就是可有可无,当他想要求和时,也没那么大分量。当秦桧南归,登上宰相之位之后,金国派使者前来议和,善于揣测人心的秦桧,敏锐地发现宋高宗赵构的心思也是求和,双方愉快达成了一致。

对于弱者而言,任何契约的效力都十分有限,不到一年金军再次南侵。这一次,民族英雄岳飞崛起了,他带领着军队打破金军,乘胜追击。在一片形势大好之下,宋金两国签订了绍兴和议,迎来了20多年的和平。

图3:秦桧雕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时候,赵构已经产生了铲除岳飞的念头。除了岳飞一心迎回宋钦宗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岳飞兵权太大,都能造反了。而且,耿直的岳飞还参合了立太子的事情,众所周知,武将参与这种事情是大忌。

宋高宗赵构想要铲除岳飞,但是不能为别人察觉,毕竟岳飞名声极好,这个时候,事事合他心意的秦桧,就懂了他的意思。于是,岳飞因莫须有罪名死于狱中。

毛主席评《二十四史》:有大半假的

毛主席对于秦桧的评价,虽与传统的史学不符,却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熟读史书的毛主席曾说过:一部《二十四史》大半都是假的,所谓实录之类也大半是假的。

图4:毛主席的枕边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究其原因,其一:因为历史总是新王朝的臣子撰写的,对于新朝不利的观点自然不会不会写,也不敢写;其二:封建王朝有“为尊者论”这个道德标准,对于父亲或者皇帝做下的错事,要么不写,要么推给臣子;其三:史书大多撰写的是有名有姓的人,不是英雄人物,就是王侯将相,鲜少提及百姓的真实生活,即使有也是笼统带过,这是不符合历史的;其四:各朝各代的史书中,有很多的封建迷信,这也是不可取的。

图5:毛主席读《南史》时做下的批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如此,毛主席也表示,对史书中的话,既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要用正确的态度来看待它。也正因此,毛主席往往能够看透事物的本质,对于赵匡胤黄袍加身和秦桧的主和投降等等都做出了自己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