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中国的奠基者,毛主席身上有着太多的光环。然而,在他当选国家主席时,却并不是那么“完美”,在投票的过程中,没能获得全票。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没有投票的同志,在之后还犯下了大错。那么,这个人是谁?他做了什么错事,毛主席又是如何处理的呢?今天《启史》为您揭开谜题。

差一票的选举结果

在1949年9月21日召开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对于新中国的成立意义重大。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还有国旗、国徽和国歌的的方案。

图1: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次会议的最后一天,也就是9月30日,开始选举新中国的第一任主席,而毛主席的任职是所有人心照不宣的事。为了表示公平,这次投票为不记名投票。当每份选票送达到代表手里之后,代表都会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投票过后,代表们进入短暂的休息时间,而工作人员则是在做开票工作。

令人惊讶的是,毛主席的票数少了一票,与会代表一共576人投票,但是毛主席只有575票。工作人员略感意外,重新计票之后还是如此,原本他们还想是否有人忘记投票,想要当废票处理,让毛主席全票通过。但是思虑再三,还是选择将此事告诉周总理。

图2:开国大典资料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对此事也不敢擅自处理,就告诉了毛主席。毛主席言:每位代表有权利选择他,也有权利不选择他。好在,最终毛主席还是顺利当选主席。

张东荪是何人?

那么,那张弃权票是谁投的呢?因为是不记名投票,真的寻找起来比较困难,但是还是有知情人员透露,这人名叫张东荪。当然,张东荪有一些文人的迂腐,他一直没承认这件事。

图3:张东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东荪出生于清朝末年,曾经获得官派留学生的资格,到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深造。在此期间,他受到梁启超先生的先进思想的启蒙,决定走向革新之路。

在回国之后,张东荪还曾进入清朝官场,在看透官场内部黑暗之后,已经明白这样的政府无可救药。当武汉起义爆发之后,张东荪也开始投身革命事业。在北平解放过程中,张东荪也是有很大功劳的,为了能够保护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张东荪曾多次劝说国民党在北平的最高指挥官傅作义与我党谈判,最终达到了和平解放的目的。

图4:北平和平解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张东荪至死至终未参加我党,而是担任由知识分子和科学家组成的中国民盟的常委和秘书长。在1949年能够参加政协,也是因为他为北平解放做出的贡献。

当大会结束之后,当时并未有人知道是谁投的弃权票,是张东荪在一次醉酒的时候,不慎说出自己当时并未投票的情况的。

误判军情遭叛国

新中国成立之后,张东荪开始变得患得患失,害怕战火再次在中国燃烧。这种忧患思想直接导致了他在抗美援朝时期,曾做出错误判断,这也就有了张东荪“泄密事件”。

当中国军人在前线打得轰烈烈的时候,张东荪因为对于美国异常崇拜,悲观地认为中国很有可能会战败。很显然,这样的张东荪被美国间谍王志奇盯上了。王志奇通过各种渠道接近张东荪,和张东荪无话不谈。

图5:抗美援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个月之后,王志奇利用张东荪这种“恐战”思维,诱骗他美国将要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了。这时候,他就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选择:告诉美国特务王志奇,中国军人要进入朝鲜了。为了取得信任,还给出了一份政协名单,如果继续进行下去,王志奇将会对这些人进行策反,好在我国公安人员及时逮捕了王志奇。

张东荪这一举动的出发点是希望能够维护中国和平,不要再陷入战火之中,但是显然,他对于局势的判断是错误的。正是由于张东荪这一行为,打乱了我军入朝作战计划,很多后续的物资补给跟不上,让很多战士身穿单衣在冰天雪地中作战,堪称惨烈。

据《决战朝鲜》中记载,我军在朝鲜冻死了4000多人,这都是血的代价。

1952年,张东荪被中国民盟开除,而他的这种“叛国行为”,经过逐级上报,最终达到了毛主席案前。原本众人一致认为应该给予张东荪死刑处理,但是毛主席将他的错误作为了内部矛盾处理。张东荪辞去了自己的一切职务,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