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什么要焚烧掉六国档案典籍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争议最大的人物之一,其中争议最大的事件包括“焚书坑儒”,在焚书过程中,他下令把除秦国以外的六国历史档案全部烧掉。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在秦始皇于咸阳宫举行的宫廷大宴上,又发生了一场师古还是师今的大讨论。大讨论的结果,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六国历史典籍。

当时规定,除史官和博士所收藏的秦国档案典籍外,其他收藏于民间的一概烧毁,即所谓“非秦记皆烧之。”同时还规定,令下三十日后不送交官府销毁者罚筑长城劳役四年,以古非今者灭族。

但秦始皇也并不是将所有的典籍都烧毁,“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仍允许史官保存于官府,作为资政材料和“官府之学”的教材。民间求学仍以史为师,严禁私人讲学。

秦始皇为什么和这些档案材料较劲呢?因为这些档案事关社会稳定和政权安全。

秦灭六国后,被兼并的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最初还都保留着原有的制度,收藏有记载本国制度和历史的档案典籍。特别是战国时期的各国史书,都详细记载了秦国对他国攻战的史实,对秦国有所指斥和讥讽。

这些材料,不仅保存于原各国官府,而且在战乱中大量流散于民间,这就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潜在势力,威胁着秦王朝的统一。如果这些档案典籍被长期保存下来,就会引起人民追念故国、反抗秦政的危险,这对秦王朝的巩固显然是十分不利的。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秦王朝采取了“烧灭经书,涤除旧典”的断然措施。

焚书坑儒让秦始皇担了两千多年的骂名,但作为一个执政者,也是做了他应该做的事。

鲁迅先生说: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的吃亏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的思想的。

鲁迅总是一针见血的尖刻:新领导来了,见风使舵的下属们(帮闲)说前任领导的坏话,好像是一个传统。秦始皇吃了这个亏。

事实上,由于秦统治者的极度残暴和严刑峻法,在国内已经出现反抗行动。反抗的理由正是秦始皇们所担心的事情:陈胜吴广起义,就是借着“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而“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都是有其历史原因。

从文化角度讲,秦始皇毁灭了六国档案,使我国古代长期积累起来的文化财富受到了严重的摧残,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对我国古代档案工作的发展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本文参考资料:《中国档案事业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