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北方战乱不已,连年兵燹,民不聊生。这是一个漆黑一团、没有希望的年代,现实生活充满了绝望。不得已之下,人们只能将精神寄托在宗教之中。于是,新的道教支派纷纷产生。北方产生太一道、真大道、全真道三大道派,在金元时间得到广泛流传。

太一道创始于金熙宗天眷初,创始人为河南汲县的萧抱珍。之所以命名为太一教,是取了“元气浑沦,太极剖判,至理纯一”之义。宗师们创建宗派,一则为了救民于水火,二则为了弘法。总有宏大的理想和通天的本事。

萧抱珍确实有高深的道术,道经记载,萧抱珍“既得道,即以仙圣所授秘箓济人,祈禳诃禁,罔不立验。天眷初,其法遂大行”。他所传的即太一三元法箓之术。太一教以老氏之学修身,以巫祝之术御世。重视符咒秘箓,祈禳诃禁,为人去厄求福。以“笃人伦、翊世教”为教门法则。看来太一教是儒、道思想的结合体。金元时期,三教合一成为发展趋势,这也没什么奇怪的。

与正一道士可以在家火居不同,太一教要求道徒必须出家修行。时逢乱世,太一教徒又奉持香火,以符药济人。因此每年都有数千人加入教派,太一教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后来金熙宗也知道了萧抱珍之名,召命其赴京朝觐,并赐所居之道观名为“太一万寿观”。

与佛教和尚都姓“释”类似,太一教的掌教必须姓“萧”。这是因为萧抱珍临死之前曾留下遗嘱,他之后的非萧姓嗣教者,必改姓萧。像太一道二祖萧道熙,本姓韩氏,嗣教之后就改姓萧了。金世宗曾请教二祖摄生之道。和唐代道士吴筠对答唐玄宗的问题类似,萧道熙的回答:“嘘噏精气,以清虚自守,此野人之事,今朝廷清明,陛下当允执中道,恭己无为而已”

道士有道士该做的事,皇帝有皇帝该做的事,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萧道熙的回答很恬淡精妙。但一个宗派要兴盛发展,离不开统治者的大力支持。南北朝时的高僧道安早已经看清楚:不依国主,则法无所立。

全真教如此,太一教也不例外。全真教是通过长春真人西行,打通了与成吉思汗的关系。而太一教的四祖萧辅道,在忽必烈还是王子时,便已经交往密切。后来,忽必烈召见萧道辅,称誉他好像就如南朝时的山路宰相、茅山祖师陶弘景和唐朝时的三朝帝师司马承祯,并赐号太一中和仁靖真人。这说明太一道获得了元朝皇室的正式承认,为其在元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五祖萧居寿受到元朝的宠信甚至在四祖之上。忽必烈南巡,曾亲临萧居寿住持的汲县太一万寿宫,“询慰者久之”。忽必烈还在京城为萧居寿建了太一广福万寿宫,岁给道众粟帛。总部从四线小城市汲县搬迁至特大型城市京城,对太一道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忽必烈对太一教的支持力度可见一斑!

萧居寿甚至可以在政治上的进言,且这些进言非常敏感。《元史·释老传》记载:“(至元)十六年十月辛丑,月直元辰,敕居寿祠醮,奏赤章于天,凡五昼夜。事毕,居寿请间曰:'皇太子春秋鼎盛,宜参预国政。'”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建议皇帝要让太子参与国政。对一般人而言,这是掉脑袋的事情。不过忽必烈非常信赖萧居寿,他立即采纳了建议,下诏“太子参决朝政,庶事皆先启后闻者”。

那时的宗教,以一主之好而兴,以一主之恶而亡。太一教也逃不出这个历史周期律。后来元朝皇帝全面倒向了喇嘛教。而当时道教也开始抱团取暖,逐渐形成北全真、南正一,两派并立的局面。没有了朝廷的大力支持,又在两大道派的挤压之下,太一道逐渐消亡。学者研究认为,以符箓为道派特征的太一教,最后并入了三山符箓正宗的正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