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提出的房住不炒,并不是一阵风,而是战略性的大方向,随着执行力度越来越大,调控次数大量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今年以来各地与房地产市场有关的楼市调控次数已高达87次。其中1月份累计42次,2月份累计45次。而在上述调控政策中,囊括了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东莞等一线城市及热点城市。

深圳方面,据多位市场人员透露,从去年下半年起,除了热点盘,非热点新盘的流水审查也非常严格了。

即使是打新,热度也下降了。

有购房者曰: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深圳“打新”越来越不划算。动不动就沦为“陪跑狗”、流水超极严,这种万人过独木桥的滋味太难受。

现在上海已经严格收紧调控,房价即将在小阳春触顶,而且在售房源差,数量少。资金方面经营贷消费贷等融资渠道被堵上了,投资属性大大降低。

即使是刚需上车都很难,目前上海的按揭申请和放款时间至少都是2个月以上,而且还可能更长。如果是炒房,可能贷款批了,房价未来已经跌了,风险高。

北京因为是首都,对房价管得更严,总体看房价没有大涨的空间。

东莞方面,2月27日凌晨,深夜调整了限购政策:社保延长、首付提高、堵死假离婚,严格执行房住不炒。

可见现在连一、二线城市都开始加码了,可见即使是因城施策,调控也会越来越严。

放眼未来,会有更多城市精细化的调控政策内容,将进一步落实“房住不炒”定位,保障区域房地产市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