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科普心理学知识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更高的保障,照理来说,国家的生育率应该是和经济发展水平持平的。但是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生育率不增反降。

然而这种趋势并不是独独只有我国,很多国外的国家也有这样的现象,结婚率的降低也间接地影响了生育率,那么低生育率下的社会必然会让某些人开始恐慌,这其中最标志性的争论就是不结婚,不生孩子,老了怎么独善其身?

是什么导致了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

对于老一辈人来说,结婚成家育子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也会觉得只有这样,自己的人生才算是相对完整,对于大部分年轻人孑然一身的生活方式,老一辈人显然不能理解。

相比于上个世纪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21世纪已经完成了质的跨越,但是这种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的代价,就是社会竞争力的提升和物价的疯

毋庸置疑,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完全满足了最基础的温饱需求,那么个体在完成低需求以后,必然会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

生活在21的年轻人,一边在不停的为生活奔波,一边要和自己内心的理想抗衡,这个社会很好,每一份工作都能满足最基础的温饱。

但是他们的思想已经不再是老一辈人那样,追求安稳的人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多元化的思潮,国内外的“享受自我,追求个性”的思潮也在不停地冲击着当下的年轻人。

上述的都是社会变革带来的环境对年轻人思想的影响,我们再来看物质生活层面,大部分年轻人想要的成功也越来越难,很多时候生存和理想已经相互矛盾。

其实大部分人本质上都是渴望被理解的,被接受的,都渴望有个人可以陪伴自己,也会希望有乖巧听话的孩子,然而社会的压力,生活的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来。

一方面,很多年轻人拼命地努力,依旧追赶不上疯长的房价和物价,自己的生活都已经自顾不暇,对于结婚,生子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方面又害怕孩子跟着自己承受苦难。

年轻人的战场是无硝烟的,一份工作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情绪工作,挤一挤笑脸出门上班的人更是数不胜数,拥有心理问题的人也越来越多。

一方面要面对变化多端的社会环境,不停的向前奔跑,另一方面还要进行心理建设,对抗自己内心的自我设限,要充满自信的认为自己可以给孩子想要的生活。

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说,与其让孩子出生跟着自己体验人生苦难,不如直接不生。

不生孩子的老年人,真的很可怜吗?

其实在日本有很多都是独居老人,他们无儿无女,无伴,用孑然一身的生活方式度过了一生,在他们死后,尸体腐臭好几天才会有人发现。

于这方面来说,他们的生活确实挺可怜的,尸身得不到善待,但是换个角度来看,他们都已经逝世了,又怎么会在乎自己的尸身如何处理,这种可怜也只是我们强加而来。

很多人会认为,自己没有后代可以使劲存钱去养老院,以后也算是有了个归处,其实这也有和很现实的问题。

七老八十的老年人,拿着一大笔钱去养老院,怎么想都觉得他很不安全,虽然足够丰裕的物质条件可以解决很多现实问题,但是那时候你若是病入膏肓,无人床前端热水。

这种处境也是较为悲凉的,一个人真心实意对你好的人也不是用钱能买来的。

你是孑然一身的去养老院,没有监护人,养老院的人如果有虐待倾向,到时候,谁会保护你,会向着你,当然这是一个假设,但是不一定不成立。

养老院里面有儿有女的老人,自然有人撑腰,自己说话的底气也会硬点,至少还会有人维护自己的权益,那些无儿无女的老人在养老院遭到虐待,或许都没人知道。

此时的他们基本上已经和世界失去了联系,一个人孤独地活在世界上,这种孤独其实也是一种违背人本性的体验

大部分人不会喜欢孤独,人始终是社会中的人,向往温暖,向往陪伴都是天性。

那么这个时候可能有人会说,只要我死得够早,就没人可以虐待我,这种想法也无法反驳,其实不管是选择生孩子,还是不生孩子都会承担风险。

结语:

生孩子的人不一定能养好孩子,人格不健全的孩子也会把父母早早送去墓地,不生孩子,晚年又确实有诸多不便,总而言之,每种选择都有风险,有代价也有收获。

作者 | 霍妮
编辑 | 我们
参考资料: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各位看官好,我是|霍妮,假如看我的文章让您觉得脸上有光,说出去倍有面子,不妨留下您的点赞和建议,我都会看,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