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悠长的道教发展历史上,曾出现过很多新的道派。新兴道派在创建之初往往蓬勃兴旺,可传承数代之后不免于消亡。像历史上的李家道、清水道,明朝时创建的红阳教、黄天教等,都是如此。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逃不出历史周期律。但草创于金元时期全真教是其中的异数。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全真教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与正一道并称,形成“北全真南正一”格局的道教两大道派之一。

为什么全真教与其他新兴教派的命运迥异?或许有三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原因之一,全真教获得了统治者的支持。全真教创立不久,就已经和统治者建立了联系。特别是长春真人以七十多岁的高龄,不远万里到达大雪山与成吉思汗会晤,一言止杀,救下无数生灵,也获得了元朝统治者的大力支持。成吉思汗免除了全真教的税赋,并支持其在北方发展。元朝建立之后,有了国家机器的正式支持,全真教的发展进入鼎盛,成为那个时期最有影响力的道教宗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因之二,早期全真教的道士道法高深,严守教规,刻苦修行。创始人王重阳对儒释道三教有很深的理解,确定了“性命兼修,先性后命”的修行宗旨。王重阳的七个弟子被尊为“七真”,即人们熟悉的“全真七子”,这七个人成就都不一般,每个人都创建了宗派。

即便重阳祖师和七真天赋异禀,道法精湛,但每个人都坚持不懈地修行,不断地精进。王重阳曾在终南山挖一个墓穴,取名“活死人墓”,自己在其中苦修数年,后来在甘河终于遇到仙人指点得道。马钰为山东当地的首富,而王重阳令他乞讨修行。一开始马钰还抹不开面子,被祖师胖揍数次,终于突破心魔。多年之后马钰还感叹师父的良苦用心。

郝大通曾在石桥之下静坐修行六年,期间不和人说一句话,终成大道。其他高道莫不如此,都有艰苦修炼的过程。与其他道派不同,全真教要求道士必须出家修行,十分注重戒律。高道们刻苦修行,恪守道门戒律。他们的道法和德行,让广大人民群众钦佩和景仰,扩大了全真教在民众中的影响力。

原因之三,早期全真教的道士普遍文化素养较高。像王重阳文试不中考取了武举,算得上是文武兼修。丘处机更是道门巨擘,其诗词造诣高绝。李志常撰写《长春真人西游记》,记录了丘处机与成吉思汗见面的过程,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秦志安著作的《金莲正宗记》,为全真教早期的教史。还有以儒入道的李道谦等,这些道士都有很高的文化学识水平,才有能力以一个道派之力编撰整理《道藏》。并且这些人和高层贵族以及文人士子相交往唱和,进一步扩大了全真教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全真教在元朝时获得了烈火烹油般的发展。福祸相倚,在全真教成了官方宗教之后,其上层道士也逐渐腐化。创教初期艰苦修行和严守戒律的传统不复存在,这些高官道士堕落之后,自然得不到广大信众的支持。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时候,虽然和尚出身的朱元璋更喜欢南方的正一道,但全真教势力仍然很大,于是皇帝也只能规定天下道派要么入全真,要么入正一。形成了全真、正一两派对峙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