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毒蛇是所有具有毒液的蛇类的统称,虽然毒蛇都有毒,但是不同的毒蛇的毒性、毒素、致死量都是不同的,从整体上看,毒蛇的毒液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神经毒素、出血性毒素以及混合型毒素。这三种主要的毒素在杀死动物时的原理各不相同。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不同毒蛇毒液杀死动物的原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我们来说三种符合以上毒素特征的蛇类

虽然毒蛇的毒液有多种类型,但是所有毒蛇的毒液均为以蛋白质为主的复合物质,这些毒液是由毒蛇体内(颅腔内)的毒腺生产并储存的,而毒液的“导体”是连接毒腺的导管和上颚中空的牙齿。当遇到危险或者捕猎时,毒蛇先咬住猎物,然后通过毒腺肌肉的收缩将毒液通过导管进入中空的牙齿中,再进入猎物的体内。好了,我们言归正传,下面介绍四种不同毒素的毒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是出血性毒素的毒蛇

出血性毒素简单的说就是可以让伤口流血不止的毒素,通常被这一类的毒蛇咬伤口,伤口会明显的肿胀,溃疡,同时会流血不止。拥有这样毒素的毒蛇大都集中在蝰蛇科下,比如一些竹叶青蛇(白唇竹叶青蛇例外,它是混合型毒素)。通常拥有出血性毒素的毒蛇毒牙相比较其他三类毒蛇要长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种是神经毒素

拥有神经毒素的毒蛇比第一种毒蛇的毒牙要短很多,由于在咬住生物体时毒牙较短,所以被咬伤的部位通常没有明显的肿胀,也不会出现溃疡。但是这种毒蛇的毒液会直接作用于生物的神经系统,从而导致神经系统发生紊乱,主要的症状有全身疲乏、运动能力失调,严重可导致呼吸麻痹、肌肉痉挛,甚至是死亡。

拥有神经毒素的毒蛇要比出血性毒素的毒蛇要多,我们常说的眼镜蛇、环蛇都是神经毒素的毒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种是混合型毒素

混合型毒素是指毒液中混合多种毒素的毒液,不过,不同的混合型毒素混合的毒素不同,有的毒蛇混合了肌肉毒素和出血毒素,有的毒蛇混合了神经毒素和出血毒蛇,也有的毒蛇甚至混合了三种以上的毒素。

在自然界中,拥有混合型毒素的毒蛇是最多的,比如世界上毒性最强的蛇-细鳞太攀蛇就是混合了神经毒素和心脏毒素,世界上最大的毒蛇-眼镜王蛇也是混合了神经和心脏两大毒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同毒素对生物的作用和危害程度

上面我们说了三种主要的毒蛇毒素,这三种毒素在作用于生物体时的方式也各有不同。首先,出血性毒素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被咬伤后容易流血不止。其次,神经毒素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咬伤后几乎没有什么表面症状(伤口不会肿胀和溃疡),但是整个神经系统已经在毒素的影响下紊乱,因此会有较为严重的身体反应(比如乏力、呕吐,呼吸困难、肌肉抽搐等等)。最后是混合型毒素,混合型毒素因为混合了至少两种毒素,所以被这种毒蛇咬伤后不但会有表面的症状,还有身体生理上的症状。

从整体上看,混合型毒素的毒蛇对生物体的危害是最大的,其次是神经毒素的毒蛇,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接受治疗后,出血毒素比神经毒素更容易留下后遗症,最常见的就是局部坏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以上的毒素危害大小只是从宏观上看,其实决定毒蛇厉害程度的有多个因素,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三点:半数致死量、单次排毒量以及上面我们说的毒素的类型。

最后一点我们上面已经说过了,所以单独的来说一下前两点。首先是半数致死量,我们通常用半数致死量来表达毒蛇毒液的毒性强弱,因为半数致死量的数值是通过将该毒蛇的毒液皮下注射到小白鼠体内,然后计算出可以杀死一半以上的小白鼠所需要的最小剂量,而半数致死量的英文缩写为LD50,单位为毫克每千克,数值越小,证明毒性越强。在所有的已知的毒蛇中,毒性最强就是细鳞太攀蛇了,它的半数致死量为0.0021(mg/kg),简单的说就是要杀死1公斤重的生物体仅需要0.0021毫克的毒液,可见其毒性之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是单次排毒量。不同毒蛇的LD50不同,这就导致了同等剂量的毒液不一定杀死同样体重的受体,因此单次排毒量对于毒蛇来说也很重要,简单的说就是毒性不够,毒量来凑。最典型的毒蛇就是眼镜王蛇了,眼镜王蛇的毒性(LD50为0.35)远小于体型较小的银环蛇(0.08),但是眼镜王蛇有着所有毒蛇中最大的单次排毒量:平均400毫克,这就让眼镜王蛇对生物有着很大的生命威胁,而且不亚于比它毒性强的其他蛇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

不同的毒蛇因为其毒素不同,所以在杀死动物时的原理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毒蛇杀死动物主要是靠血流不止、神经紊乱以及二者结合的方式。当然,不同毒蛇根据半数致死量以及排毒量的不同,对动物的威胁程度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