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这个话题,我不由得想起这些年很多制造业知名企业因扩张过度、过快陷入经营困境,有的举步维艰、有的申请倒闭、有的老板甚至“跑路”了事。这些企业或品牌大都风光不再。

还有些企业家成功了,便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如同救世主,动不动就目空一切、口若悬河。殊不知,很快经济规则会找上门来,或者市场法则会找上门来。

不得不承认,这些企业或老板的确有过人之处,但比“李超人”又如何,我特别佩服“李超人”在饭局上的表现,不轻慢任何一桌客人,平易近人、张驰有度、谦和平淡,这才是淡泊从容的大家风范。

回到正题,品牌企业如何理性决策和适度营销呢?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适度推广

适度推广

曾经,一些企业以一个点子、一个概念炒响一个品牌,但物极必反,如同过度嘶喊后失声一样,幸存者不多。如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3.2亿夺得CCTV标王的秦池酒却因勾兑事件一蹶不振。

很多企业认为品牌就是产品;品牌推广,以前是明星+CCTV,现在是网红+社交平台。

殊不知,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的打造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不但需要借助媒体推广,还需要渠道、终端推广,是由产品、品牌、服务等多方面系统打造而成。所以,企业在品牌推广时不但要善于打组合拳,还要有计划、持续的推广。

品牌推广需要结合踏踏实实的通路建设、真情实意的消费者沟通等品牌系统建设,这样才能可持续性地积累品牌口碑效应和附加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稳健的渠道建设和扩张

稳健的渠道建设和扩张

其一,或者ZARA模式,或者ITAT模式,或者生活馆模式,或直营或特许加盟,或者电商的B2B、B2C,各种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及长处,但对服装企业而言,因资源所限,合适才是最佳的。

其二,渠道建设并非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在渠道建设时要注意与企业整个运营系统和支援系统相匹配。很多中小企业成也渠道败也渠道的根源就在此。

其三,渠道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并且作为品牌的区域市场,如果做砸了一次重新再做会事倍功半甚至更严重。

其四,合适的客户远比强势客户更适合企业和品牌的经营和发展。善待客户,善待各区域市场,需要的不是出让企业的利益,更重要与客户缔结真正的战略共赢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销售与品牌,是生存与定位的矛盾和平衡

销售与品牌,是生存与定位的矛盾和平衡

本土品牌经常羡慕国际大牌的高端形象和稳定售价。国内品牌市场竞争激烈,本土品牌一直在品牌形象和销售之间挣扎。一方面,本土品牌得解决生存问题,另一方面,品牌形象和附加值需要不断积累。

本土品牌经营如同玩养小孩和养猪的游戏一样。但如何把握这个分寸,如何在尽可能不影响品牌形象的前提下促销、如何尽可能降低库存,是对企业权衡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的智慧考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产业延伸量力而为

产业延伸量力而为

企业做大做强一个行业产品不难,难的做大做强所有涉入的行业产品,更难控制的是企业做大做强一个产品后便觉得无所不能。

很多传统制造业,在主业经营成功后要么嫌制造业投入产出慢,要么嫌实体经济利润薄,要么觉得主业成功后便足以驰骋于任何行业。所以,很多企业前些年踊跃投身至房地产业、投身到矿业、投身至造船业、甚至投身至金融业等,事实上,有不少企业不但因盲目扩张引导资金链紧绷和断裂,而且主业也大受影响。

所以,企业经营不能太主观、太膨胀,要理性决策和适度经营。

(文/Joonyx江诗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