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教正式产生于东汉末,其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并不是唐朝。而是更早的北魏时期。

北魏道教几乎取得国教地位,这固然是由于北魏统治者拓跋氏的天然需求,也是因为有天师寇谦之等高道的努力。

拓跋氏以鲜卑少数民族的身份入主中原,要巩固其统治,必须取得汉族士大夫的支持,同时也要有统治的合法性。道教是证明君权神授的利器,因此当寇谦之改革旧天师道时,便立即与当时的北魏皇帝太武帝拓跋焘一拍即合。

寇谦之出身世家大族,据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考证,寇氏祖先很可能是汉中张鲁手下,寇家世世代代者是五斗米道信徒。因此寇谦之从小喜好仙道,有绝俗之心,少年时即修行张鲁传下来的道法,这是有家学渊源的。但寇谦之对原始的天师道并不满意。

大概因为原始的天师道起自民间。封建社会等级差距巨大,民间的底层生活和上层社会的骄奢淫逸有着天壤之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既然起自民间,原始道教理所当然被底层民众利用,来反抗贵族的残酷压迫。黄巾起义即典型的一例。后来道经之中又有了“老君当治,李弘应出”的说法。于是,所谓以“李弘”为名义的起义,几乎每年都在发生。统治阶级也就视原始道教为洪水猛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寇谦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改革旧天师道。在正式改革之前,寇谦之做了很多准备。首先,寇谦之入嵩山艰苦修行,不断精进。特别在仙人成公兴的指导之下,寇谦之的道法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第二步,寇谦之声称太上老君降临嵩山,授予他“天师”的地位,并传授《云中音诵新科之诫》。后来寇谦之进一步称得到太上老君玄孙李谱文下降传授《录图真经》。通过这些神话,寇谦之取得天师道的领导权。

做完这些准备工作之后,最关键的一步在于要取得皇帝的支持。再伟大的理想,没有国家机器的支持,都不过是空中楼阁、幻花光影。通过大臣崔浩的推荐,寇谦之获得了魏太武帝拓跋焘的重用。着手改革天师道。

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坚决制止利用天师道发动起义的行为。寇谦之借太上老君之口痛骂这些起义的人是“奴狗魍魉”。这种立场获得了上层的支持。第二个方面即从经济的根本上废除了三张时期的租米钱税制度,没有财物的支持,想反也反不起来了。第三个方面,整顿的道教组织,加强科律。自第三代天师张鲁仙逝之后,天师道组织一直比较涣散,科律废驰。寇谦之加强了组织,废除了口碑很差的房中术。并且增加了很多戒律规定和道教斋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改革之后的天师道被称为“新天师道”或“北天师道”。由于对皇权有百利而无一害,因此得到了皇帝的大力支持。寇谦之也宣称北魏太武帝为太平真君下凡,配合皇权统治。太武帝遂崇奉天师,显扬新道法,将新天师道在全国推广。

太武帝拓跋焘也深信道教,对自己是真君御世的说法欣然接受。他将年号也改成了“太平真君”。几年之后,太武帝拓跋焘甚至亲登道坛,接受道教符箓,成为正式的道教弟子。从此,北魏的历代皇帝即位,都要到道坛接受符箓。这成为北魏皇朝的一项典章制度。道教在北魏取得了相当于国教的地位,迎来了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