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控制不住!”杭州白富美逛完商场被抓!医生:根源10多年前已埋下

摘要:大多数根植于“童年”

杭州江干法院前两天判了一个盗窃案,案值不大,罪犯在杭州大厦偷化妆品。

案子有两个点比较意外,一是“伸手被捉”的是个年轻的舞蹈老师,收入丰厚,不是为了钱;第二,经鉴定,她患有病理性偷窃。即所谓的“偷窃癖”。

最后因为是“偷窃癖”,法院认定其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人,依法轻判,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

做鉴定的是浙江省立同德司法鉴定所,马永春主任参与了鉴定,他同时也是省立同德医院心身二科主任,毕业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精神卫生研究所,从事精神科临床及科研工作十余年。

记者约了马永春,从那个年轻的舞蹈老师聊起,聊起了各种“癖”,那些钻进了人们的大脑,做出各种不可控行为的精神因子。大多数根植于“童年”,现在门诊中的患者,学生很多。

年轻舞蹈老师的童年噩梦

我们暂且叫她“小伊”,25岁,很美。结婚两年,孩子尚小。

小伊是舞蹈老师,收入很好。那天她是在杭州大厦偷卸妆液被抓。警方一查就有点数了,这不是她第一次偷,也不是她第一次被抓,之前因偷窃小物件被法院判处过拘役和罚金。

她跟警察说:我控制不住。

小伊被送到省立同德司法鉴定所进行司法精神病鉴定。

精神鉴定的过程很复杂。警方递交过来的材料好比背景资料,其他还要经过一系列科学评估和精神检查,专家交流讨论等等。

马永春说,小伊是一个很典型的病理性偷窃患者。跟精神病学所认识的“通常这一类精神癖与童年经历密不可分”也吻合。

现在人前的小伊似乎是令人羡慕的“白富美”,但是她的童年并不美好。父母之间矛盾很大,经常当着她的面争吵动手,后来她被留住家中跟随祖辈生活,再大一点就被送去了寄宿学校。

她很小的时候就发现自己一旦遇到了心里过不去的事情,就忍不住地偷点身边人的小东西。长大后也是这样,商场里每次她偷的物件对于她的经济条件来说是轻而易举可以承受的,但是每次“伸手”都是她心理压力大的时候,伸手,得手这个环节恰恰释放了她本身的压力。

记者问马永春,偷的过程不是也会高度紧张吗,她何以用另一个紧张来缓解自身的焦虑?

马永春说,这就是偷窃癖发病时的精神本质,偷窃癖的特点是反复出现不能控制的偷窃冲动,当冲动的紧张度升到一定程度,偷窃行为本身即是一种满足过程。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刑罚并不是对小伊最好的手段,她并不是是非感的缺乏,而是心理上“生病”了。马永春说所以现在刑事犯罪中,我们往往要对嫌疑人做精神鉴定,是一种进步。

关于我们的童年因子

犯罪学上的因果是动机和结果说,在精神心理学上,童年因子影响巨大。

比如,小伊能治好吗。

马永春说了几句似乎很哲学的话,从精神学的角度来说,却又是最直白不过的。

“人生就是不断的重复”,就像盖房子,前面的砖头是无法推倒的,“过去的一切都会有痕迹”,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种由童年不幸种下的因子,在人的一辈子中是会是很难“根治”的,可以通过一系列治疗手段来缓解和控制,以减少发病。

在马永春的精神鉴定实践中,这类成瘾成癖,多多少少都会有童年的影子。

偷窃癖,暴露癖,都是童年心理不安全以及创伤的折射。马永春说,“留守儿童”出问题的概率相对较大。他所说的“留守”有两种,一种是传统意义上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祖辈;还有一类是现在社会城市的父母都工作繁忙,无暇亲自养育和陪伴孩子,只好祖辈上前。

根据人类的代际衔接,一个家庭中,作为中坚力量的父母才能给孩子最广阔的视野,而祖辈的代劳通常会有缺憾,会跟社会有脱节。如果一些祖辈有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孩子出问题的概率就增加了。

马永春为一个大学生做过精神鉴定,偷电瓶车偷快递甚至在眼镜店偷眼镜,因为面临网贷压力,他偷不是为了变卖,而是为了缓解网贷各种催款的压力。问下去,他从小父母关系不好,他患有抑郁症。

在精神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同因多果”可以概括这种现象,看似成年后不同的精神偏差,其实背后都是不美满童年的影子。

还有一个小学生,父母都是高知,父母带过来看门诊是因为他频繁洗手,父母问马永春,我孩子莫不是强迫症哦。马永春经过一系列检查测试和交谈,发现孩子不仅频繁洗手,还常常怀疑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不敢独处,常常会自言自语。这样太糟糕了。

因为怀疑不是亲生,在精神心理学上叫“非血统妄想”,再加上不安全感,这都是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非常危险。

再问下去,孩子的父母身居要职,工作996。平时孩子都是奶奶带,而奶奶也是知识分子,深感教育孙辈责任重大,对孩子异常严苛。所以,在数次门诊后,这对父母开始接手孩子的陪伴和教育,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而不是停留在言语中和对作业的关注里。

那么为什么同样的生存环境,比如同样的“留守儿童”,为什么有的出问题了,有的好好的,归根到底,是所有疾病的一个共同点——遗传易感性,即有的人在天生遗传基因中,具有容易发生这种疾病的可能性。

延伸阅读:

花4万块做医美却差点儿毁容 女子:整个额头凹凸不平

花4万块做医美留下大片淤青 女子申请医疗事故鉴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花4万块做医美留下大片淤青 女子申请医疗事故鉴定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成都黄女士却因为一次“追求美”,差点遭遇毁容。今年2月,她在缴费4万余元做医美项目后,身体极度不适,左额头也留下了很大的淤青,至今仍在治疗中。目前,为黄女士做项目的悦好医学美容医院,已被其投诉到卫健部门,医院是否存在违规操作、后续赔偿如何进行,封面新闻记者将关注此事。正值“315”消费者权益日,黄女士表示将用法律捍卫自己的权益。

做项目前被院长推销 曾称“无副作用”

3月9日,黄女士向记者回忆起这次医美经历。作为一个长期做医美项目的人士,黄女士对很多项目颇有研究。2018年,在查阅多方资料后,她选择了这家悦好医学美容医院。

刚开始,黄女士注射水光针、瘦脸针等,效果都不错,这让她对医院产生信任。“风险都有,但我都了解过一些,这几个确实也没出过问题。”几个月前,作为医院的老客户,她购买了几次瘦脸针的套餐,准备长期注射。2月初,黄女士与该院一销售代表预约打瘦脸针的时间,约定2月5日去医院打针。

这次打针用的是上次套餐的份额,黄女士本也没再打算消费,但到了做项目之前,销售代表的一番话,让她有点动心。“本来是只打瘦脸针,他们说了个注射胶原蛋白丰额头的项目,让我产生了兴趣”。黄女士说,销售告诉她丰额头会看起来面部更饱满更年轻,“在咨询价格后,我对项目的效果和安全性还是有些担心,但医院一位王姓院长出来给我当面讲解。”

“王院长一再承诺,没有副作用,说这个是液体不是胶状的,没有栓塞等风险,他是专家嘛,就相信了。”黄女士说,院方并没有给她任何风险提示,也并没有签署过风险告知书。

从黄女士提供的两份通知书上看,落款没有顾客签名,“这是他们事后给我的,当天交了钱就做项目了。”说到这里,王女士表示如果事前有风险说明,她不会打这个针剂。

告知书上黄女士没有签字

一针下去不久 身体不适额头变青

2月5日下午两点左右,黄女士交费后敷了麻药,准备注射针剂。瘦脸针和胶原蛋白针一共花了15分钟左右注射完毕,过程中黄女士已经感到不安,预感会产生不适。“打的时候王院长一直在和护士聊天,我还提醒了他们不要说话专心打针,他叫我放心,不会有事。”

注射完毕后,黄女士身体出现了反应,头昏,眼睛抬不起来并伴有充血,左额头注射处出现淤青。随后,黄女士出现多次呕吐,忽冷忽热,意识模糊等症状。“整个过程将近4个小时,最后才有医生来量血压,输液。”

她说,起初被告知输的是“葡萄糖”,但事后了解到输的液体中含有激素,“这是需要抢救才输的东西,都没人给我说。”在症状缓解后,黄女士选择回家休息,但这次美容针并没有给她带来美丽,反而让她毁容。

黄女士提供的照片显示接下来的几天,左额头淤青面积越来越大,颜色也越来越深,整个人面部形象严重受损。她找到医院协调解决,但事发至今一个多月,双方并未就赔偿和解决方案达成一致。

黄女士去了很多医院看病,病历显示除了皮肤受伤外,还伴有疑似神经受损的症状,“有些症状需要恢复后做检查才能确定,但医生也开了很多药。”黄女士随身提着一大口袋药,她告诉记者,目前各种医药费已经花费1万元左右,悦好医院只垫付了1000多。

卫健部门介入调查

院方:等待调查结果 愿意负责

3月9日中午,封面新闻记者和黄女士来到悦好美容医院,一位韩姓行政副院长向记者说明情况。韩院长称,在事发后他们已经多次联络黄女士表示愿意支付治疗费,但被黄女士拒绝。“黄女士提出要100万的赔偿,我们在任何结果没出来前做不到,就想先治病,再说赔偿问题,她都拒绝了。”她认为,黄女士提出的赔偿费数额,也“与实际相差较大”。

院方在给黄女士推销时,是否有风险告知说明?韩院长表示,他们已经将事件材料递交给卫计委执法大队,所有细节不便对记者回答。同时,黄女士曾提出,要求院方对涉世医生进行行政处罚,“到底是医生操作问题,还是黄女士的个体反应,我们都等待调查结果。至于医生事后有没有道歉,处不处罚医生,我们内部解决,不对外公开。”

同时,韩院长称,如果医院有任何违规违法行为,等待主管部门调查结果出来后责无旁贷。对此,黄女士表示坚决不与医院协议和解,“不管调查结果是什么,我都打算通过法律维权。”

据悉,黄女士已向金牛区卫健委进行举报。当天,封面新闻记者拨打金牛区卫健委执法大队工作人员电话,对方称接到举报已介入调查,具体内容不方便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