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不管军阀混战如何,西北始终牢牢地被马家军掌握在手中,因此军政各界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西北姓马。由于都姓“马”,而且都来自河州,很多人以为各路马家军都是一家人,其实他们内部派系林立,并没有想象中的团结,比如宁夏王马鸿逵就看不起青海王马步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战胜利后,马鸿逵与马步芳为西北军政长官一职展开了较量,宁马与甘马家族几代人的暗中角力也因此被挑到了明面上,尤其是马鸿逵经常强调自己是忠良之后,与马步芳不是一路人。

马家军的起源可追溯至同治年间左宗棠的陕甘平乱。受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西北也爆发了大规模的叛乱。左宗棠在修正了清政府以往民族政策,采取了“分化瓦解,以穆治穆”的策略,即招降叛军中的军事领袖,用他们来镇压宗教势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州叛军首领马占鳌宗教根基不深,但军事才能卓越,因此被左宗棠选为朝廷在西北的代理人,所以马占鳌又被称为马家军的始祖。马步芳的爷爷马海宴是马占鳌的心腹爱将,父亲马麒也追随马占鳌父子多年,两家关系匪浅。

马鸿逵的爷爷马千龄是河州地主富商,据说是马占鳌的谋士,因为力劝马占鳌向清军投降,战后被赐“兰翎都司”一职。马千龄留下的史料不多,很多学者猜测马千龄可能是被裹挟进叛军,并无反清意志,战后主动脱离马家军就是最好的证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肃的叛乱平定之后,左宗棠善后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劝学兴教,还专门为甘肃争取了额外的科举名额。作为世俗地主,马千龄为儿子们选择的正是科举之路,次子马福禄、四子马福祥均是武进士出身。

马福禄“光绪元年中武举,六年中武进士,授卫守备,统带京师神机营,旋以父病归”。回乡后,马福禄本想在马占鳌儿子马安良麾下谋一职位,不料被拒绝,只能在家随马千龄经营木材生意。

光绪二十一年,河湟地区再次发生叛乱,固原提督雷正绾命马福禄在家组织团练,协助官军剿办。叛乱平定后,马福禄获记名总兵衔,部队被编为“安宁军”,随董福祥开赴京畿,宁马家族从此崛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国联军进北京时,马福禄与英军血战正阳门,带领敢死队向敌人进攻时,不幸中弹牺牲,遗部由其弟马福祥率领。慈禧太后西逃时,董福祥为随扈大臣,马福祥为御前侍卫。清廷与洋人议和后,马福祥因护驾有功,赏给提督记名。

辛亥革命时,马福祥趁机扩充了军队,但却遭到了马占鳌之子马安良的打压。马安良继承了父亲马占鳌的衣钵,利用清廷对西北控制了衰退的契机,一步步发展壮大,最终在民国初年成为赫赫有名的“西北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安良虽然是马福禄、马福祥兄弟的领导,但他显然要防着这支非嫡系部队。民国初年,马福祥原本被任命为西宁镇总兵,但在马安良的操作之下,却被马步芳的父亲马麒顶替。

马福祥改任宁夏镇总兵,宁夏马家军的势力由此开始,在马福祥、马鸿逵父子二人的苦心经营下,在抗战胜利时达到顶峰。出任西宁镇总兵的马麒则和儿子马步芳发展出了青海马家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于马步芳家族“反清-降清”的招安路线,马鸿逵家族走得却是科举正途,在讲究出身的封建社会,马鸿逵可谓根正苗红,自然看不起马步芳,又加之在民国中后期,青马在各方面发展都压宁马一头,马鸿逵更是要在出身上找回优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