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场多人协力的游戏

琴童回课不理想? 在家练习遇到挫折?

家长心里着急,老师更着急!

但是,琴童家长着急也没用,

要思考怎么和老师配合,怎么和老师沟通!

琴童在学习钢琴中好比一面镜子,能映射出家庭的教养、琴童的性格,钢琴老师的教学等方方面面。

当家长、老师和琴童三方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时,琴童自然会展现闪耀璀璨的成果。

那家长和老师该如何沟通配合呢?

多一些理解,多一份从容,多一分等待:

理解老师,冷静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大学的钢琴专业老师曾给我讲个一个故事

她女儿钢琴启蒙是在家学习,

现在进阶了,便和她院里的同事学习钢琴。

但不知为什么,一开始也许跟老师陌生的缘故吧,

孩子总会犯错,要么指法乱的,要么识谱有错音。

小毛病不断,学得不好,孩子家长都很沮丧。

孩子的母亲,也就是我的钢琴专业老师,

是一位曾在亚洲比赛获奖,育人无数的优秀钢琴老师,

自己爱人也是音乐理论研究,家庭氛围挺好了。

都坚信女儿身上一定有着自己家的良好传统,自己也非常配合教学

但看到女儿状况频发,感到十分困惑。

孩子的钢琴老师,既是她的大学师妹又是她的同事,于是她就给老师发了一封短信。

过了一会,孩子的老师回复了一条短信,大意是说,“师姐,你别着急,其实我特别喜欢你家宝贝,她音乐感觉特好,基本功也比同龄人扎实得多……”

我的这位专业老师,兴奋地把短信逐字逐句念给女儿听。

不多久,她惊奇地发现,不论多难的曲子,孩子再也不出错了,而且学得又快又积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琴童学琴后,几乎所有家长都很在意老师对自家琴童的态度,特别希望孩子能得到老师的特殊关注。

但是钢琴老师很难像家长一样对待每个孩子——

不是由于责任心不够的缘故,而是由于角色不同,关注的方式也不同。

老师像父母那样关心和爱护学生,未必是一件好事。

老师理应比家长更客观更理智。

当琴童没有受到特殊关注而产生失落感时,

琴童家长应保持冷静,运用智慧做好“补救”的工作。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悄悄地与老师进行沟通。

如果家长不能保持冷静和理智,情绪上流露出对钢琴老师的不满,

甚至当着琴童的面发一通牢骚,使琴童对老师产生了成见,

那后果是不堪想象的。

凡是家长不与老师配合

结果往往是悲催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过物理和数学的都知道,三点才能成一个平面

而三角形的结构是最稳定的。

在钢琴教学中,

老师、家长、琴童是三个重要的支点,缺一不可。

家长配合好,不但钢琴教育,所有的教育都会成功。

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文化学习结果都很悲催,何况是需要言传身教的钢琴学习,除非天纵英才,祖师爷下凡,无一例外。

因此,请家长为了自己和孩子着想,

在孩子面前,家长一定要与老师站在统一战线——不是偷懒推卸属于自己的责任,而是要真心实意地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做好孩子的工作。

有位顶级的钢琴名师,

自己手下带有十几名天赋俱佳的琴童,

该名师需要去别的城市任教,

离职之前该名师曾与自家学生家长做沟通,

大部分家长都不愿意继续与名师学习,

只有两个不算顶尖的琴童家长,毅然选择追随这位老师去别的城市学习定居。

后来这两位琴童都成为了这一年龄顶级的钢琴家。

可能这些大部分的琴童家长来说比较陌生,

但现在的情况是,很多家长连按时上课和缴费都做不到,

琴童学成如何可想而知,

但最细思极恐的是:

对待老师的态度就是对待知识的态度,

当中产甚至精英阶层忙着为子女教育投资,

大部分省钱省事的家长正在批量复制自己失败的人生。

教育需要耐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当下的钢琴学习中,有个很奇怪的现象:

老师比琴童有耐心,琴童比家长更有耐心,家长是最没有耐心的。

我曾经听过一个老师讲过一个故事,

他有个学生很刻苦,上课时也学得很认真,

他母亲是一名英语老师,是个对钢琴有“未完成”的梦想和憧憬,

总觉得自己年轻时候错过了,想从孩子身上弥补回来。

这种把自己梦想投射到孩子身上的家长,

会对孩子学琴抱有强烈的控制欲,

她觉得自己孩子学钢琴这也不对那也不好,

尤其在陪同上课的过程中,对孩子横加指责,

好几次摔门而去,老师帮委屈的孩子擦眼泪鼻涕。

我支了个招,怂恿家长也报了个班,让她自己走一走孩子的路,

让她懂得学钢琴:不仅要懂得更要做到。

听说家长上课练琴,没少被自己孩子嫌弃,

而自己孩子信心大涨,不但学习起来很有兴趣,回去教他妈也是认真负责。

钢琴的学习和其他学习不一样,

除了懂得更需要做到,只有做到才是真正的得到。

正如教育家刘长铭感叹的那样:“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

家长的配合,琴童的努力,同样也离不开老师的指引。

老师高效而全面的教学,更是能激发琴童及家长学习积极性的最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