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笔者在职场耕耘多年,虽然自己也有很多不明之处,却发现但凡在职场上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往往存在着一种特质:顿感力。

1. 成绩不等于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初入职场的几年,很多年轻人急于表现,做出了很多自认为不错的业绩,然后理所应当的认为升职加薪是必然。然而现实,往往会给他们一记又一记的耳光。

A君严格意义上说已经不是职场新人了,在某股份制银行工作。在其他人还都要去下前台做柜员的职场初期,A君幸运地直接从事某支行客户经理工作。不得不说A君当时还是非常拼的小伙子,一段考核期内,报送审批发起提案数量与通过率在所在机构均排名第一,每天风风火火,一时风头无两。然而,就在考核期结束时,同期入行的大多数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晋升,而A君却在原地踏步。一时间,A君百爪挠心,急切想得到一个理由,甚至几次越级找到管辖行长,却都吃了闭门羹。

A君返回头再找信贷主任,不但因为越级报告的事,信贷主任一脸黑,而且连部门内原本同情A君的其他同事也主动与他划起界限。但还是有位临近退休的老信贷员,悄悄和他说:每年的考核都是多维度的,发起提案只是成绩之一,A君的客户其实很多资源都是行长及主任实际维护,而A君的努力主要在于文笔功夫。况且彼时是副行长竞聘的关键时候,领导即使有意栽培A君,也要留些成绩给主任,因为他是副行长的重要人选。

2. 玻璃心会延迟你的职业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A君在面临心理落差时,能够收敛起自己的玻璃心,按照他前期的表现,有理由认为后面是可以获得领导认可的,那么升职加薪是可期的。

事实是,A君觉得自己前期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带来的可以定量的表现,是急切需要得到认可的,而一旦得不到期待,玻璃心就会崩溃。

首先,没有先与周边的同事,自己的直属领导了解,就贸然与更上级的老板接触,这种低级的职场大忌,往往真的会在玻璃心崩溃的时候章法大乱地表现出来。

其次,不要只看到自己身上的成绩,更应看到这种成绩与其他人的联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毫无疑问是更容易让我们走向成功的,然后如果我们意识不到脚下巨人的存在时,却又是极为危险的。如文中所述,A君的客户其实很多资源都是行长及主任实际维护,而A君的努力主要在于文笔功夫,A君进入银行一段时间后,对客户资源的实质应该有所了解消化,名义上属于你的客户与客户实际对你的依赖度是可以被区别开的,A君自己稍有思考应该也会想明白。但是,玻璃心的崩溃会阻滞这种合理的思考,把人引向歧途。

还有,玻璃心的存在会是耐心的大敌。我们说,在局势不明的情况下,我们要多沉着观察,多吸取信息。彼时是副行长竞聘的关键时候,而主任是重要人选,这个时候A君如果能主动表态,把功劳让给自己的直属领导,哪怕仅仅是选择沉默,那么也可以相信,未来的形势对A君一定是有利的。有耐心,才可以成事。

3. 越早强大顿感力,离成功越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年之后,A君最后还是落寞地成为了一名支行的信贷老师傅,后生问他的时候,他往往也会吐槽银行就是个只会看关系的地方,有能力的人却难有出路。诚然,我们需要承认A君的业务能力,但是为什么A君只取得过成绩,没有最终获得他自己想要的成就呢?

我想引出此文想提的一个关键词:顿感力。有业务能力固然重要,顿感力更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钝感力”一词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同名书名。在此书中,渡边淳解释“钝感力”的意思是“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和伤痛,包括工作与生活各个方面,抱定信念朝着自己理想方向前进,顿感力可以帮助我们赢得美好生活,不仅仅是手段,更是智慧。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得主利根川进博士说:“我带有某种迟钝,只能依稀看到对大家来说显而易见的东西”,以此来表达自己的“迟钝”恰恰能够摆脱世间惯性思维的羁绊,出人意料地取得成功。

其实吧,就像姜文电影里说的那样,凡事,我们都可以相信, 可以“ 让子弹飞一会儿”,我相信,即使没那么成功,也可以收获一份好姿态和好心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