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研言教育

为什么中国的教育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纵观西方科学史,我们认为,应当掌握科学方法,不要羡慕洋器,而应掌握洋道。

两个难题

20世纪中叶,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其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问题。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钱学森之问与李约瑟难题一脉相承,它们都是对中国科学的关怀,是中国教育的两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关于李约瑟难题

“为何科学发生在西方社会,而不是中国?”是李约瑟问题的另一种表述。

这是一道艰深的命题。人们通常试图考察中西方文化、制度等差异来解释这一问题。

杨振宁在批评中国传统文化时指出,《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而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他认为,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萌生归纳起来大概有五种:

第一,中国的传统是入世的,不是出世的。换句话就是比较注重实际的,不注重抽象的理论架构。

第二,科举制度。

第三,观念上认为技术不重要,认为是“奇技淫巧”。

第四,中国传统里面无推演式的思维方法。

第五,有“天人合一”的观念。

杨政宁的此番论断曾引起巨大争议。尤其是演绎思维的缺失。中国古代技术大多来源于经验科学,而无深究和演绎推理。否则,中国的古人们应该从炼金术中发现元素的奥秘,从而发展出化学;从罗盘指南性中发现磁场的奥秘……

事实上,爱因斯坦也曾尖锐地批评过中国的教育。1953年,爱因斯坦写信给另一位科学家:“西方科学的形成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一是古希腊哲学家们发明的记录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的形式逻辑体系;二是文艺复兴时期发现进行系统的实验有可能找到自然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中国先人惊讶地发现他们没有取得这些进展。 这本身并不值得惊讶。”

中国的先贤们没有走出这两步,在我看来不值得大惊小怪。这些发现居然被人类做了出来才令人吃惊。

如果将眼光放长远点,在亿万年的宇宙演化进程中,恰好在地球上演化出了生命,而人类文明不过短短几千年,竟然发展出了科学技术,这本身才令人惊叹。

因此,笔者认为,科学是全人类共同的伟大智慧结晶,在科学交流日益密切的今天,科学技术的成果也造福着全人类。

关于钱学森之问

如果说李约瑟问题是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反思,那么钱学森之问则是对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的反思。

易中天曾尖锐地批评中国教育。易中天认为,是中国教育急功近利导致学生没有自主思想。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院士对中国教育提出了三点尖锐的批评:

课程教学仍以知识传授为主,缺乏科学探究式教学和实践活动;

不同程度地忽视基础理论教育;

不重视研究生思维等科学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为什么中国的教育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笔者认为,功利化教育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总结

从李约瑟难题到钱学森之问,中国的教育问题到底出自哪?又该如何去破解这一局面?

纵观西方科学史,我们认为,应当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掌握科学方法,不要羡慕洋器,而要掌握洋道。如何自学量子力学?学习方法是关键!

今日讨论:你曾经当科学家的梦想实现了吗?为什么现在的学生大都梦想当明星?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研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