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3月16日,河南省郑州登封县西北,一些到嵩山打猎、采药的百姓们被少室山方向的景象惊呆了:只见滚滚浓烟从早晨开始冒起,后来越来越浓,到最后甚至火光也冲上了天际。

一场大火正在摧毁盛名千年的古刹少林寺,这场大火烧了整整40天……

少林寺里,僧人们死的死,散得散,没有人救火;附近的百姓,也无人敢靠近少林寺,因为那里到处都是手持长枪的军阀士兵……

少林寺发生了什么?

华夏大地,历史上饱经无数浮沉。这片拥有几千年文明的土地上,能够屹立千年的东西并不多。

少林寺,便是其中之一。

关于少林寺的历史,由于各类小说反复编撰,流传下来的误会很多。但有一点必须要知道,少林寺甚至少林武学在历史上的地位,当真是非常之崇高的。

少林寺并不是达摩祖师所创,达摩到少林寺的时候,少林寺已经落成三十多年了。

按照少林寺官网上的说法,少林寺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弘为天竺传教者跋陀罗所建。与所有的宗教建筑相同,少林寺的起源、发迹,都是随着历史大潮流而动的。

北魏孝文帝以后,少林寺的命运走势就像一支非常有投资价值的股票走势一样:波波折折,却不断发展壮大。

比如赶上隋文帝这样信佛的皇帝,少林寺就得到一次起飞的机会。杨坚在位时曾赐予少林百顷土地和许多财物,并配置其他特权,少林寺规模飞速发展,田产日益丰厚,少林寺很多有见识的和尚开始推广武学,保卫家园。

唐太宗李世民时,这些少林武僧为新朝代立功,少林寺十三和尚因助唐有功,受到唐太宗的封赏,赐田千顷,并称少林僧人为僧兵,少林寺和少林武功自此名扬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这是少林寺第一次参与天下的纷争:

当时李世民率领唐军与王世充军队僵持不下时,窦建德引兵助王,唐军局面危急,少林寺十三名武僧深夜潜入敌营生擒敌将,为李世民取胜立下了大功。武僧释昙宗被唐朝封为“大将军僧”,少林寺天下第一名刹的地位从此奠定,少林武学自此名扬天下。

少林寺此次参与天下纷争,本是迫不得已,起因为王世充军队侵占了少林寺的封地,触动了佛门底线。僧人被迫自卫,也是合理。

明朝嘉靖年间,少林武僧帮助朝廷抵御倭寇,立下了大功,朝廷又多次为少林寺树碑立坊修殿,少林功夫在中国武术界的权威地位也得以确立。

少林寺有时候也会遇到重大挫折,比如喜欢灭佛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就明确表示自己不怕死后下地狱,毁掉佛寺4万,强迫300万僧众还俗,少林寺遭遇巨大破坏。

不过再大的破坏,都没有1928年这一次严重!

40天时间里,少林寺的天王殿、大雄殿、紧那罗殿、六祖殿、阎王殿、龙王殿、钟鼓楼、香积厨、库房、东西禅堂、御座房等处,全部被付之一炬。少林寺藏书不仅仅包含佛家经典,武学秘笈,更有一些书籍中有关于历史的记载,这一把火之后也基本损失殆尽。

1991年冬,永信禅师率少林寺武僧团出访日本,在京都达摩寺发现了1920年的少林寺照片四十八张,人们才知道了少林寺的大雄宝殿等几个主要殿堂的原本位置,而像“跨陀殿”这样的殿堂,少林僧人自己都不知道原来曾经存在过,至于原本位置在哪,日本的照片里也没显示,今人就更不知道了。由此可见,当时的大火把少林寺摧毁到什么程度了。

少林寺这把大火是怎么来的?

这要从两个少林寺习武之人说起,一个是革命军将领樊钟秀,另一个是少林武僧首领释妙兴。二人都师从恒林大和尚习武,是同门师兄弟。关于二人在1922年之前是否相识,并没有确切的资料。

樊钟秀14岁上少林,下山时,最多不过二十岁出头。后来因为少林寺同门的引荐,在武昌起义后不到两个月时去湖北认识了黄兴,后参加北伐失败,逃回家乡。回家乡以后被地方恶霸土匪欺负逃到陕西,又遇土匪欺负,走投无路,起兵斗杀散土匪,在斗争中拉起一支队伍。

樊钟秀手中有队伍,被当时的北洋政府看中拉拢,逐渐投靠了吴佩孚。

1922年,樊钟秀领兵路过自己的“母校”少林寺,见到了师弟释妙兴。山河破碎,一庙一寺又岂能幸免?此时的少林寺虽然坐拥良田千顷,却也少人耕作,香火零落,甚是破败,樊钟秀捐了几百大洋给他们修寺庙。

这时候的妙兴还没有掌管少林寺的僧兵,少林僧兵由二人的师傅恒林大师掌管。当时由于军阀混战,地方政府、乡绅以及百姓都请求少林寺能够管理地方治安,恒林大师接受了“少林寺保卫团团总”的这一任命。

恒林大师担任这类职位,自然也会有人说他坏了佛门清净。但总体来说,在战火频繁的中原大地,少林僧兵能够保一方平安,绝对是功德无量的。

恒林大师掌管少林武僧团时,少林寺武僧有25个支派(其区分方法可能类似于武侠小说中的金刚堂、达摩堂、罗汉堂之类),可以投入战斗的武僧规模很庞大。天下大乱,很多人为求自保到少林学武,也有人是释妙兴的同乡,投奔于此多是为学武艺,也有人是想为保地方太平出力的。

而且恒林大师深知现代武器之强大,他利用地方捐款,在少林寺囤积枪械和大炮,找人培训射击,少林寺的武装力量就非常可观了。

20世纪20年代天下大乱,中原地区更是战火频繁,但是少林寺周边地区因为武僧庇护,不仅能够无惧匪患,军阀也不敢轻易的施加侵害,当地人得保一时平安。

……

樊钟秀将军领兵路过嵩山、见过恒林大师和妙兴师弟的第二年,恒林大师圆寂了,妙兴接手了庞大的武僧力量。妙兴本人是一位少林功夫大师,擅长少林罗汉拳,手下的俗家弟子过千人。

除此之外,还对武术理论进行整理,著有《少林拳解》、《少林棍解》、《达摩五拳经》、《禅杖图解》、《少林宗派渊源世系图解》、《少林戒约释义》、《增补拳械箴言》等书,这些应该就是武学秘笈了吧。

少林寺最早从隋朝就开始大规模习武,到了妙兴时,一直坚守武学秘笈不外传的规定。但是妙兴开始,把少林武学秘笈开始大规模对外推广,鉴于所在时代处于千年大变局时代,目的又是为了保一方平安,这一破规之举措并没有什么值得批评的地方。

妙兴在樊钟秀的影响下,投靠了军阀吴佩孚。妙兴的想法,是不甘于仅仅保卫少林寺周边一方百姓的平安。这或许与大乘佛教的渡人思想有关,但在汹涌的大时代面前,来自远古时代的一切,莫不是泥沙俱下。想要担负更大的责任,那么就要承担更严重的后果。

这场大火,就是这么来的:

军阀各自为政,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各路军阀响应者颇多,却多数是为了趁机扩大自己的地盘。

樊钟秀心向孙中山,1925年孙中山去世,樊钟秀是历史上第一个尊孙中山为“国父”的人,这个称号在被樊钟秀使用后被广泛流传。

但是孙中山死后,各路军阀开始继续扩张自己的地盘,樊钟秀和妙兴身处河南,夹在军阀中间,一时之间难有正确的选择。

1927年春,妙兴协助樊钟秀北伐作战,在与冯玉祥军交战中阵亡,年仅37岁。6月,其遗体由弟子体信、卫兵郑法永送回嵩山少林寺,葬于寺东北山坡恒林大师墓侧。

首领阵亡,少林寺武装受到打击。

而樊钟秀此时,则早在孙中山影响下离开吴佩孚,投靠国民革命军。樊钟秀最初接受武汉国民政府的收编,后来又接受了南京蒋介石的收编。按照樊钟秀后来的表现看,他并非见风使舵之人,也绝醉心权利的人,当时他只是认为孙中山的国民大革命还未结束,误信了蒋介石等人。

1928年,也就是民国17年,樊钟秀的建国军趁冯玉祥部后方空虚,夺取了河南省西部的偃师县,不久之后冯手下部将石友三夺回偃师县,并且一路追击樊钟秀,樊一度将指挥部迁至少林寺内,石友三将少林包围,樊钟秀的建国军不敌,在少林僧兵掩护下逃脱。

1928年3月15日,石友三追至少林寺,此时樊钟秀早已不见,石友三愤恨不已,正所谓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遂纵火焚法堂。石友三仍然不解恨,第二天,又派军士抬煤油到寺中,将天王殿、大雄殿、紧那罗殿、六祖殿、阎王殿、龙王殿、钟鼓楼、香积厨、库房、东西禅堂、御座房等处,尽付一炬,以发泄心中怒火!

千载少林,毁于一旦。

对于少林寺的毁灭,石友三罪大恶极,历史责任不容推卸。

石友三部队火烧少林泄愤的背后

石友三本就是个嗜杀的屠夫,在冯玉祥手下的时候,曾经听信地主的诬告,杀害过500个不愿意被剥削迫害的佃户、长工、苦力夫役,人称石友三“活阎王”。

同时,石友三是我国近代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倒戈将军。1928年火烧少林之前,他投靠阎锡山又回归冯玉祥,冯玉祥要给他派个参谋长李秉璇,结果直接被石友三活埋。

石友三本来就是个毫无底线的人,千年文明古迹在他眼中根本不值一提。

另一方面,这个时候他在冯玉祥和蒋介石之间摇摆,而冯、蒋二人都是基督徒,本来就对少林不感冒,而且之前妙兴已经得罪过冯玉祥了。石友三善于钻营,也知道他的这些上级们不会因为火烧少林把他怎么样。

表面上看,少林寺是因为参与反击石友三的战争激怒了石友三,从而引来大火。实际上,少林寺当时兵力不敌,僧兵战败死伤严重,没有能力反抗,更是关键。倘若恒林时少林的几万僧兵完备,石友三是不敢造次的。

石友三的为人,滥杀无辜、杀人放火这样的事情,根本不在话下,但石友三欺软怕硬,若非少林武装力量受损,他应该也不敢强攻的。

有人说,少林寺卷入军阀混战,引来大祸。那么释妙兴、少林寺支持樊钟秀,对不对呢?

孙中山生前评价樊钟秀:“好同志,真革命”,樊钟秀曾经为孙中山打击陈炯明叛变,孙中山去世后,他是为数不多的能够真正坚持“三民主义”的人。

与冯玉祥等人左右逢源不同,樊钟秀始终呼吁国内武装枪口一致对外,他支援学生、工人的爱国运动,主张收回租界,读书虽然不多,但大义面前毫不含糊。蒋介石背叛革命后,多次拉拢樊钟秀,但他不畏强权积极反蒋,后被蒋介石飞机炸死。

同样,妙兴和尚虽然是佛门弟子,却也是一个中国男人。当时天下大乱,占领过中原的军阀不计其数,给百姓造成了沉痛的灾难,这种时候,他选择支持自己的师兄樊钟秀,并且为自己的认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为自己的选择而死,也应当算是英雄。

妙兴广泛传播少林武功,接受北洋军阀和国民革命军的征召和任命,确实违背了清规,也确实为少林引来了千年不遇的劫难;妙兴先继承恒林大师的衣钵担任北洋军阀的团长,后又扩大干涉范围,参与了军阀战争,乍看其选择,显然是有问题的。

然而,少林寺自隋唐兴旺,难道不是因为参与天下纷争而得到的吗?参与天下事,是少林的传统,因为选择的对与错,而所得兴与衰,都是合理的。

无论樊钟秀还是妙兴,做出这样的选择都是基于当时天下大乱的局势。二人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是为苍生出力,愿意为自己的认知付出生命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

况且那个时代,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大变局的时代,圆明园都片瓦不存了,何惜一少林?

少林寺被石友三一把火烧了之后,长期寥落,只有少数几个僧人坚守寺门,直到新中国建立后的几十年,都是如此。

少林重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开始支持发展旅游业。1979年邓小平登黄山,点出了旅游业作为轻资产投资的优势,要求各地名山恢复和发展旅游业,增加相关投入。

1982年,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上映,一时间万人空巷,少林寺的威名再次得到传播,当时许多年轻的孩子都梦想有朝一日能够上少林习武。人们买着几毛钱的电影票,让票房达到了1.6亿!

电影以隋末唐初的军阀混战故事为背景,李连杰饰演的主角觉远和尚,就是唐代“大将军僧”释昙宗的弟子。

电影首映于香港春节档,得到了港澳台同胞以及全球华人的关注。

1982年后,国家为方便中外文化交流对少林寺进行了大规模修复重建,逐步形成以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方丈室、立雪亭、西方圣人殿为主题的嵩山少林建筑群,天下第一名刹焕发出新的光彩。

2008年少林寺斥资20亿再度重修,我国台湾省设计师刘培森提出的理念是:少林寺不需急着盖硬建,应该恢复500年前的文化;着重发扬“禅武医艺”传统价值和哲学等。

这深深打动了释永信禅师。

刘培森接手少林寺重建方案后,发下了让北少林寺“再站一千年”的豪言壮语”,建筑造型秉承隋唐时的风格,同时接上了太阳能设施,LED灯,无线网络等……着力打造“智慧型的现代庙宇”。

少林寺在新世界里,获得了新的生命。如今我们见到的少林寺,就是这么来的。

少林虽毁,豪杰犹在

各大搜索引擎上,如果点进“火烧少林寺”这个词条,人们会看到这样的一条评价

如果说恒林迫于形势,担任“团总”,保护了寺院及一方的安全,尚可称赞的话,那么妙兴投靠北洋军阀,出任“团长”,参与征战,不但违背了佛寺清规,且引来了少林寺的劫难。

有人认为妙兴是佛门弟子,不该参与到军阀斗争中。如果没有妙兴、樊钟秀等人,少林寺就会保存完好。

首先,上述说法有一个逻辑错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如果不积极备战,展示武力,少林寺恐怕早就被军阀土匪瓜分了。而且如果不积极参与国家大事,少林寺又哪来的千顷良田,千年家底?如果没有济世之心,少林只知道养着僧兵护着良田,又与军阀土匪何异?

其次,笔者认为这个说法对于妙兴、樊钟秀以及近代少林寺而言,并不公平。妙兴和樊钟秀的生活简朴,在整个军阀混战期间,虽然僧兵积极参与到了战争中,妙兴和樊钟秀都没有因为更高的官职和其它诱惑而改变立场。他们先追随孙中山,后接受蒋介石,再后来樊钟秀反蒋,都是有合理的历史逻辑在其中,可以佐证其初心。

另外,以石友三后来投靠日军做汉奸的历史视角来看,少林寺与这种人为敌,也不是错事。

历史对于失败者的评价,向来苛刻。

好似今日有人评论义和团时,对昔日的底层人爱国运动,喜欢以造物者的视角去冠以“愚蠢”。自然,义和团的盲目排外是无法成功,也是错误的。但是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却认为,正是义和团的反抗运动,才让西方列强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最初想法。

如果没有展现抵抗的决心,只秀和谈的“智慧”,想要保全国家,简直是妄想。

1928年那个时候,内忧外患。军阀之忧,只能以战止战。挽救危亡,只有动手去做,才能够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只要不是为了私欲,都是值得敬重的。何况,少林人为了自己的理念,也真切地付出了血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