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时,和邻居小朋友一起玩游戏,结果输掉自己存的画片,特别不开心,有点输不起的感觉。你们有过这种心理吗?

Hello,我是家庭教育指导师Matt,提倡体验式家庭教育,倡导科学育儿、理性育儿。

今天和大家聊的话题是:孩子为啥输不起

美国大选后,老特就没有服个软,一副输不起的样了,就连他的夫人、女儿都开已经接受失败时,73岁的特朗普依然在挣扎。

当我们在开着玩笑说,建国同志实在是输不起的时候时,我突然想到,小时候的我像极了现在那个输不起的老特。

争强好胜就像个双刃剑,引导好了就能产生勇气,相反的话就是我们常说的输不起。教育家杜威说过: 失败是一种教育,知道什么叫“思考”的人,不管他是成功或失败,都能学到很多东西。

所以,抛开由于父母对于赢的错误灌输、家长自身的行为影响原因,当自己的孩子面对失败时,家长应该教会孩子的关键是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把失败当成一种教育的话,让我们先看看那些错误的方式。

第一,喋喋不休地埋怨。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家长那么喜欢去埋怨、抱怨孩子,一次比赛失利就产生了那么大的怨气吗?

第二,虚伪的安慰。“没事的。下次努力啊。”这种不痛不痒的话,不仅没有任何效果,反而还会让孩子产生反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面是重点了,把失败当成一种教育的正确姿势。

1.告诉孩子,失败和成功并不是只有一次,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在过程中体验了快乐、辛苦、刺激、恐惧、期望等等情绪,也许还获得了更多有价值的东西,而这些都需要去体会和反思。聪明的人会在失败中总结教训,为的是获得最终的成功,如果像“骄傲的将军”那样,最后的结果会败得更惨。

曾获得过奥斯卡金像奖的动画短片《鹬》中,妈妈把小鹬鸟推出家,让她自己去找食物,涨潮时小鹬鸟为了美味的海蚌,被海浪冲翻,这对她来讲,是一次失败的觅食体验。

后来,有一次小鹬鸟又遇到了涨潮,来不及躲避的她学着小海螺的样子把身体埋进沙里,这次小鹬鸟发现海水并不可怕,最终她克服了恐惧,成为了一只真正的鹬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和孩子一起理性面对,并给予真诚的鼓励。

如果希望孩子能够坚强,那么就一定要在他们脆弱的时候离开,和孩子一起面对结果,并真诚地告诉他们,你和他一样难过,告诉孩子,他已经很棒了。

然后摸摸他的头,抱抱头。当孩子心情平复以后,再去复盘与反思,这样的效果会更理想。

遇到失败太正常了,就应该理性面对,甚至勇敢说出来。每年的10月13日是芬兰的“国际失败日”,官网上还贴心地给出了一份“失败指南”,网民们纷纷分享糗事囧照。

有人晒200斤胖照,有人晒烧焦的食物,有人晒表白被拒50次的经历,真是各有各的“失败”!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告诉所有人,失败不应该就是消极的,从失利中找到不足,然后改正它,这才是应该有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坦然接受,并把失败当作另外一种成功。

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被人挖苦说,“你知道吗?你都失败1200次了。”而爱迪生却笑着回答,“不,我已经成功地发现有12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了。”

如果一次失败就放弃了,那这1200次的成功又会怎么出现,没有那1200次所谓的失败,又怎么会有最终给千家万户带来光明的电灯泡呢。

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从失败中找到成功的影子,并且坦然接受每次的结果。

自暴自弃的人永远站不起来,只有像西弗斯那样,每天把巨石推到山顶,当巨石又滚下山之后,再一次推上去,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样没有任何意义,一切都是徒劳,但相信我,在每天重复的过程,你会发现你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功、失败都只是一次次小小的过程,我们可以争取成功,但不要过分去期望成功。

当孩子在一次考试中失利后,或者与一次比赛失之交臂时,告诉他这只是一次人生的体验过程,结果并不是你希望的那样,但我们还会有下一次。

我是Matt老师,感谢大家关注,欢迎留言评论。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