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里看到有人问,如果张作霖不死,东北还会轻易让日本人占了吗?我个人一直认为张大帅虽然是乱世枭雄,但他的“伟大”有很大一部分是儿子衬托得好。

张作霖之所以能在东北崛起、并逐鹿中原完全都是日本在背后支持,“大陆政策”是日本的既定政策,即便他不死也无法以一己之力对抗日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作霖,字雨亭,1875年生于奉天海城县。甲午时霖曾在宋庆的毅军中任职,退伍返乡后做了土匪,后又在岳父赵占元的帮助下拉起了保险队。1902年,张作霖接受招安,凭借剿匪的功劳,一步步取得朝廷的信任。

辛亥革命时,张作霖借镇压革命党之机,大肆扩充军队。1916年,又通过支持袁世凯称帝,成功将奉天的军政大权掌握在手中。在争取清廷和袁世凯的信任的同时,张作霖也在暗地里向日本示好。1912年,他曾对日本驻奉天总领事说:“目前东三省兵马实权在本人掌握之中,日本国倘若有何指示,鄙人自必奋力效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进一步扩大日本在东北的利益,“满铁”首任总裁在其著作《日支冲突之真相》中写道:

“张作霖并无宦途履历,与中央政府亦无密切因缘,而在满洲,则有特殊之势力与地位。张氏心中惟有权势利欲,别无他种知识。如果利用此特殊之地位,照其心中所认识者而行,则张氏将为满洲专制之王,而日本亦得利用张氏,在满洲为所欲为。”

袁世凯去世后,列强加紧扶植在华代理人。1916年,日本前朝鲜总督寺内正毅上台,决定以支持张作霖“统一东北”的方式,实现“满蒙独立”。这样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张作霖将亲信鲍贵卿和孙烈臣分别安插在黑龙江和吉林,成功地控制了东三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日本在中国扶植了两个代理人,除了张作霖,还有皖系的段祺瑞,所以张作霖在直皖战争中加入“八省反皖联盟”。皖系败退时,张作霖不仅“争宠”成功,还缴获大量军械、子弹以及南苑机场的12架飞机,实力大增。

直皖战争之后,直系和奉系掌控北京,但直系的靠山是英美,列强之间的矛盾引发了“第一次直奉战争”。1922年,奉军兵败退入山海关,这次失败对张作霖来说是场不小的打击。日本人为了更好地控制张作霖,提供了大量贷款和援助,号称“亚洲第一”的东三省兵工厂就是在此背景下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时,日军不仅向奉军派出军事顾问,提供大量弹药、精密地图等物资,还在天津架设电台,及时传递了冯玉祥倒戈等决定性情报,促成了奉军的胜利。

这次胜利,奉系将势力从东北扩张到长江以北。日本以为可以借此讨要更多的利益,然而张作霖却使出了“以夷制夷”的策略,希望借助英美的势力制约日本,奉日关系开始出现裂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5年,奉军进入上海,张作霖的势力达到顶峰,但郭松龄的倒戈让张作霖再次陷入危机。面对郭部的步步逼近,张作霖被迫与关东军参谋长斋藤签订了卖国的密约——《满蒙新约》。可是事后张作霖却对密约只字不提,仅以私人财产感谢日本,奉日矛盾被进一步激化。

郭松龄事件后,张作霖如愿成为北洋政府末代元首,但随之而来的二次北伐又将其陷入危难之中。日本趁机要挟张作霖兑现以往承诺的苛刻要求,并干涉东北路权,妄图将朝鲜铁路与黑龙江、吉林打通,以便日军控制整个东北。拱手让出东北显然是张作霖所不能容忍的,日本人软硬兼施仍得不到路权,恼羞成怒之下制造了“皇姑屯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作霖的一生,对日本既有妥协,又有抗争,绿林好汉出身的他在关键时刻仍能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实在难能可贵。不过毕竟是日本在东北扶植的代理人,如果张作霖以一己之力就阻止日本吞并东北,中国军民也无需艰苦抗战14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