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对于中医治病其实最大的问题不是方剂也不是草药,而是诊断。诊断之中望是第一位,很多医生往往是望舌苔,而忽视了望眼神和形态。

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的望诊,是一种根据观察脏腑、经络等诊察疾病的方法。它主要包括观察人的神、色、行、态、络脉、舌象、皮肤、五官九窍等情况的多个内容,其中的“神”一般都是通过观察眼睛来传达的,比如说眼睛炯炯有神;而“行”,主要就是通过观察人的动作,比如说行动迟缓。很多时候我都会暗自惋惜,为了方便快捷,现在很多医生都选择以望舌为主,而忽视眼睛和动作带给我们的暗示。

前几天来了一位病人,看似很正常,但是总觉得非常怪异。走路的时候,前脚不搭后脚,有点动作迟缓无力,反应迟钝的现象,另外看其两眼有呆滞、精神萎靡的症状。我初步诊断其为肾虚。另外,我看他显得特别安静,询问他病情时也爱理不理,有气无力,甚至一连打了好几个哈欠,瞌睡连连。我最终诊断其为肾阳虚。

对于这个患者,我主要是根据看其眼睛和动作来判断病症的。单从眼睛来看,《灵枢·大惑论》就有记载:“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这部书籍是最早一部认为眼睛和人体精气的盛衰有着密切关系的书籍。中医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天之精气宿于星月,人之精气在于两目”,这就反映了眼睛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而眼与脏腑主要依靠经络的贯通来保持有机的联系。因为人体的所有筋脉中,除了任脉以外,其他都与眼睛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一旦脏腑发生了异常,就会从眼睛的相关部位表现出来。

中医认为,目为肝之窍,心之使,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灵枢·大惑论》说:“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并据此将眼的不同部位分属于五脏,这就是后来的五轮学说,详细介绍了目与脏腑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将眼由外向内划分为五部分,对应五脏,名五轮,即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后世医家以眼部不同部位的形色变化诊察相应脏腑的病变。眼部与脏腑相关部位是:目内眦与外眦的血络属心,称血轮;黑睛属肝,称风轮;白睛属肺,称气轮;瞳仁属肾,称水轮;上下眼睑属脾,称肉轮。

因此,观察眼睛不同部位的形色变化,是诊断一个人身体内部有没有毛病的常用手段。

两眼呆滞,精神萎靡,出现动作迟缓无力、反应迟钝的现象通常情况下多为老年人,所谓老态龙钟就是这个道理。可是上述患者并不是老年人,相反,正值壮年,那多半就有问题。具体到“五轮学说”来看,水轮应肾,所以两眼呆滞、动作迟缓很可能就是肾虚。相反,一个肾好的男人,其肾气就会很充足,眼睛也会炯炯有神,并且反应敏锐,意识清醒,语言利落,动作矫健,给人一种生龙活虎、朝气蓬勃的感觉。

为什么我会断定上述患者是肾阳虚呢?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肾阳虚的人通常喜欢安静,不但不主动说话,即使有人搭讪,也懒得说话,说话有气无力,表现为精神困乏,总给人一种没有睡醒的感觉。而阴虚的人常常坐卧不安,多夜不能寐,凡事心神不定,有烦躁之感。而上述案例中患者的症状刚好在肾阳虚的范围之内。

瞳孔的大小与颜色和肾脏的关系:瞳孔变大,由于肾精不足、阴火上冲所致;瞳孔变小,由于疲劳过度、精津俱伤、元阳不固,其病在肝肾;而颜色变灰白则是由于气血两虚,肾精暗耗所致;瞳孔的颜色变蓝为肝病及肾、肝肾两虚之症。

所以说肾虚的朋友观察观察你的眼睛是不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