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就要来了,解放军就要来了。一条讯息犹如闪电,迅速传遍了全城。老百姓纷纷奔走相告,准备迎接解放军的到来。

1949年10月,拜城县政府门口挂上了五星红旗,各商户也挂上了五星红旗,就连驻守的军队,也匆匆忙忙地挂上了五星红旗。

旗子虽然换了模样,但县政府仍沿袭旧制,各级公务人员继续留任。

10月29日,新疆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调派专员公署主任秘书刘仲秀代理拜城县县长。

11月2日,拜城县代理县长刘仲秀召开群众大会,传达新疆省政府主席包尔汉的通电起义公告,宣布拥护起义,接受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

为贯彻中央人民政府建政方针、政策,正式建立新型人民民主政权,刘仲秀派出了工作队,到各乡村进行宣讲,并组织了一批人马,每天下午演练一阵子欢迎解放军的仪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十一月份,拜城就跨入了冬季的门槛,树叶在酷霜的打击下,收起铺排日久的金黄,恋恋不舍地离开枝头,飘落到土地上,在东风中颤抖着。

11月8日,拜城的天地一片萧杀,灰苍苍的世界之中,突然出现了一抹绿色。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党建政的队伍来了。五师80团政委袁新率领着由政治部、教导营和供给部调集的11名干部、战士进驻拜城。

他们从原国民党政府官员手中接收了政府文印及工作人员花名册,查收了库存钱粮,与刘仲秀商议后,积极地做各路大军路过拜城的迎接工作。

11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进入拜城,兵团司令员王震在拜城召开了群众大会,近三千名群众聚集在一起,聆听王震的讲话。

“老乡们,你们好:拜城人民很热情,迎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迎来了解放,从今以后,大家解除了身上沉重的枷锁,自由了,平等了……”王震操着浓重的湖南话,向群众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和民族政策,并对拜城县建党和民主建政工作做出了指导。

他号召拜城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发努力,积极发展生产,建设家园,医治旧社会留下的创伤,积极开展民主建政。

“我们要建立一个平等的社会,让人人有田种,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王震的讲话引来拜城群众阵阵热烈的掌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0年3月14日,中共阿克苏地委先后派五师王瑞庭、李作祯两名党员干部到拜城进行建政工作。

3月18日,拜城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依司刁来提(哈萨克族)被任命为县长,王瑞庭为拜城县副县长。

县人民政府成立后,根据新疆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关于改造各级政权的规定精神,着手改造旧政权。按照先城镇后农村的步骤,陆续建立区、乡基层政权,废除了原有的3个区、4个乡、2个镇、22个保的旧建制,建立4个区、4个街、26个乡人民政府、67个行政村。

县政府还根据改造各级政权的规定精神,按照先城镇后农村的步骤,普遍着手改造旧政权;首先废除了原有的保甲制度,代之以人民民主政权。

4月17日,中共阿克苏地委又派五师供给部干部刘国瑞到拜城县任县委书记,正式成立中共拜城县委员会。中共拜城县委员会由5人组成:刘国瑞任书记,王瑞庭、李作祯、袁新、刘长卿为委员。

中国共产党拜城县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拜城县迈入崭新的发展时期。从此,拜城县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发展生产,恢复经济,推行改革,谱写新的历史篇章,铸就新的建设辉煌。中共拜城县委作为党的地方领导机关,遵照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精神,领导全县各族人民群众清除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封建主义反动势力,稳定社会秩序,建立新的民主制度,开创各项建设的新局面。拜城各族人民群众从这些共产党人身上,真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劳苦大众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因而坚定了自己的政治信念,坚定了跟党走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0年5月,召开了拜城县第一次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由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责,会议充分发扬民主,体现民意,倾听各族各界社会各阶层的声音。由于代表来源的自主性和广泛性,从而决定了这次会议有着广泛的代表性。会议通过了县委书记刘国瑞作的《关于肃清匪特、巩固治安、发展生产、废除保甲制度、改造造旧政权、建立群众团体、执行民族平等和男女平等的报告》,会议进一步统一了思想,鼓足了干劲,明确了目标,号召全县各族各界人民在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民主建政工作。

为加快民主建政工作的进程,县委组织工作队深入到各区、乡积极开展工作。工作队结合农业生产、减租反霸等工作实际,客观公正的划分阶级成分;健全了农会组织,积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根据调查材料,确定斗争对象;组织积极分子召开诉苦会、佃户会,算剥削帐,挖穷根;收集斗争对象的各种罪证;召开开明绅士座谈会,讲解减租政策,争取开明地主,孤立和打击少数顽固分子和恶霸。马木提·沙吾提不但被免去了一切职务,还清算出他家抢占百姓的土地300多亩。在诉苦会上,群众递交了300多份材料,要求清算这个拜城最大的恶霸。

工作队向各阶层群众宣传减租反霸政策,了解群众的情绪和地主恶霸活动情况,积极发动群众参加斗争,支持运动的开展。在工作组的发动下,人民群众斗志昂扬,仔细清算了地主恶霸们在旧社会犯下的滔天罪行。工作组还将减租、退租、清算、赔偿、计算农业税等工作一并推开,为全面铺开农村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工作中,工作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访贫问苦,整顿农会,建立以贫雇农为骨干的领导核心。清理混进农会中的地主、富农和坏分子,夺回本该属于贫雇农的农会领导权利,树立了农会的威信。工作队成员广交朋友,时时处处维护贫雇农的权利和利益,取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王瑞庭作为副县长,带着工作队到基层乡村,和群众一起开展减租、退租、清算、赔偿等活动,群众牵来羊子感谢他,他却婉言谢绝,坚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但如此,在老虎台乡,看到当地的群众没有衣服穿,王瑞庭拿出了积攒的钱,送给老百姓买衣服。

通过减租反霸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地主恶霸势力,初步改造了农村政权,激发了广大农民的革民热情,提高了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树立了农民的政治优势。减租反霸运动深入宣传了党的政策,基本消灭了群众的迷信思想,坚定了各族人民群众跟党走的决心。拜城县克孜尔乡人达吾提·阿木提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在旧社会,他父亲被抓壮丁,一去杳无音信,母亲拉着他四处讨饭,逃荒到黑英山。解放军到来后,他高兴地说:“原来我给他们放羊,他们剥削我,给我的还不够吃喝,如今,他们再这样,我不干了,我要找他们算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工作组还培养和锻炼了大批本地民族干部。拜城县克孜尔乡的马木提·司拉木,虽然只有二十八岁,但他政治立场坚定,富有革命同情心,曾经在三区革命军到克孜尔侦察敌情时,积极提供情报,被拜城警察获知后,在库车、克孜尔等地以乞讨为生。1950年6月,马木提·司拉木积极参加革命,他听党的话,开展工作方式多样,并被任命为克孜尔区乡长。

通过下派工作组,增强了各族人民的团结,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发展了农业生产,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促进了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本来要持续发一些新疆有关历史文章,但因特殊原因这类文章将不再发送,以后要多发一些结合新疆旅游和人文,以“文化润疆”为核心,大力宣传新疆的人文自然美景,还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地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历史遗迹,还是现代生活,都体现了大中国文化元素,毕竟新疆是一个东西文化交汇融合之地,中国文化有力地影响着新疆的历史变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