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相册的男主人(具有大学学历)是民国央航工作人员;三、四十年代,其家居住地为上海。四十年代末,举家移居香港;后移民美国。本组图片由这个家庭的晚辈上传于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航空公司,1931年2月正式成立。由国民政府交通部与德国汉莎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合办,总资本为国币300万元,分 3000股,中方认购2000股,德方1000股。1933年8月资本增加到510万元,中方持3400股,德方持1700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1941年7月,中德两国中断外交关系,同年8月,国民政府交通部接管了“欧亚”的德方股份,并改为国营。1943年2月,国民政府交通部与航空委员会合作改组“欧亚”为中央航空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航”系原中国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央航空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央航空公司”或“央航”)的简称。经过抗日战争后期的“驼峰空运”和抗战结束之后的“复员运输”,到1948年,两航的运输业务已有很大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年年底,两航共拥有C-46、C- 47、DC-3、DC-4和CV-240型飞机近百架.空地勤人员6780人.成为国民党政权的重要空中交通工具。因此,当时两航的动向对国民党军事运输乃至整个国共双方的战场形势起着至关紧要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春天,国共双方的军事政治实力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曾经在帮助国民党军事运输中发挥作用的两航也陷入了困境。原以上海为基地的两航,于1948年年底起陆续迁离。中航总公司一部分迁往台南,总经理率主要部门机航组等则迁到香港。央航总公司迁往广州,发动机检修股迁往香港,1949年8月,总公司又迁到香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航迁到香港后,同英资航空运输企业之间业务利益的矛盾更加尖锐化了。1949年6月10日,港英民航处通知中航,迁出启德机场。7月29日和8月11日,港英当局又先后下令征用中航两处厂房,并限于8月15日移交港英当局。此时,两航尤其是中航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11月7日,中航中层主要部门负责人、业务骨干、飞行员等42人表达起义的坚定决心。9日6时,飞机陆续起飞。其中,中国航空公司10架,中央航空公司2架。同日,香港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 2000多名员工通电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义后,两航其它飞机及工作人员被港英当局扣留。台湾方面请陈纳德出面买下了这两家航空公司;航空公司及飞机随后去了台湾。后来台湾方面重新成立了中华航空,之后又有了长荣航空。【民国上海老相册。资料:Iv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