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一场沙尘暴让北京充满了末日科幻色彩,网红老师张雪峰也离开了北京,他倒不是去了山清水秀的地方避土,而是真的离开了北京,就是那种不再回来的离开。
走就走吧,还搞这么大动静,连沙尘暴都出动了。
不过,为了送送这个神奇的男子,这阵仗也算对得起人间冷暖。
2007年,刚毕业的张雪峰来到“北京欢迎你”的北京,敏锐地发现了考研培训市场的缺口,开始深耕这片领域,自此人生开挂一般,昂首阔步奔向成功。
没错,他只是一位考研辅导老师!
但即便是不考研的人,网上应该也经常能看到他上课的视频,眉飞色舞,幽默风趣,连讲个课都包袱连连,像小剧场里说相声。
对很多人来说,他已经算“成功人士”,开公司、办讲座,上综艺、拍电影,投身考研教育事业十四载,事业有成,名利双收。
他像一面旗帜一样,鼓励学生们通过考研进军一线城市,到大城市里来改变命运,大家都信誓旦旦的信了,可是突然发现他先从一线城市逃走了,原因是——没有户口,孩子上学问题解决不了。
这一句道出了无数北漂心中的痛,在北京待了十多年,从年少轻狂,到结婚生子,直到孩子上学时,才发现自己还是个外人。
一场漫天黄沙,一个英雄黯然退场。
“如果一座城市能留住人才,先要宜居,我说的宜居主要是能让人才能够在这座城市里维持生活质量、事业、孩子教育的平衡。”
我觉得他说这话内心是矛盾的,在不宜居的大城市证明了自己的价值,结果却又无处安身,人的肉身是需要存在于现实世界,不是有初心与理想的精神世界就能容得下的。
还会有更多的人步张雪峰的后尘,离开北京是早晚的事,只是个时间问题。也许忍下了交通拥堵,熬住了996,也买下了商品房,但孩子教育这一关真的卡住了很多人。
“生命史理论”将人们的生活分为“快生活”和“慢生活”,这里的快慢不是指生活节奏,而是生命节奏。
“快生活”是指在竞争不那么激烈的社会,生活成本更小,所以倾向于早婚早育,重视下一代孩子的数量,对每个孩子的投入就相对减少。相反,“慢生活”指的是,人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投入更多来提升自己的能力,推迟结婚和生育,对于下一代重质不重量,为了延续发展更多地投资教育。
在人口密度大的地方,人们更多选择“慢生活”策略,生命的节奏变慢了,不着急结婚,不着急生娃,生了也细细养;人口密度小的地方则相反。
生活在一线城市的人,更加注重下一代的教育,为了教育也更能舍弃更多,一线城市给了他们“慢生活”,慢生活又让他们为了下一代离开一线城市。
多么讽刺的循环。
一个行业为了维持它的繁荣,就需要保持高淘汰率,这样才能适者生存,留下更强者,来繁荣这个行业。
一个城市为了维持它的繁华,也需要保持高流动性,需要让大量人口成为牺牲的炮灰。
我们一直为了城市,选择了一种被动的生活方式,这种代价就是自我的牺牲。
举个例子:假如你是个少年运动员,上小学的时候被一个著名教练选中,觉得你是个好苗子,是万里挑一的人才,只要你跟着他好好练,以后绝对是国家队主力水平。
你很高兴,跟着教练走了。刻苦训练,梦想着锦标赛冠军,奥运冠军。
但是很不幸,有一次训练中你受伤了,伤情很重,以后再也参加不了训练,你脑袋一下子蒙了,感觉天都要塌了。
那么教练会痛心吗,也会感到天要塌了吗?对不起,不会,因为教练不但有你,他还有好几个像你一样有天赋的运动员,他不可能把希望都压在你身上。
对于教练来说,出一个冠军就可以了,至于是哪一个,他未必那么关心。
而大城市就是那个教练,我们就是那个运动员,我们赞美执着,却忽视了风险,大谈坚持,却对不确定性闭口不言。
当你35岁时,发现大城市不适合你了,当你准备生育时,发现大城市不待见你了,当你孩子要上学时,发现大城市不管你了。
都知道不该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同样,也不该把灵魂放在同一城市里,它承载不住你全部的希望。
随着考研热度的下降,加上研究生毕业后照样买不起房的残酷事实,有人觉得考研不值得了,张雪峰却还在安慰,希望大家回归初心:
“读研不在于你读了什么,而是证明你有极强的学习能力,高考是倒逼的,但考研是自主选择的,这恰恰能证明一个人的自主能力和自主努力的意愿。”
多么朴实的人,虽已压在五行山下,却还在告诉人们山上的风景好,他依然在鼓励人们通过考研,进入大城市的学校,进而改变命运的轨迹。
此时,1984年出生的黑龙江人张雪峰已经生活在苏州,路面交通压力比北京小了很多,空气也更湿润宜人。天气好时,他就骑上一辆电瓶车,享受阳光微风,潇洒又自在。
骑上我心爱的小摩托,突突突在路上奔驰呀;骑上我心爱的小摩托,哈哈哈就快到家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