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经济学家樊纲“六个钱包凑首付”的论断横空出世,舆论哗然。前些日,樊教授对买房租房如何取舍又做出“年轻人不必买房租房更合算”的表态。房斯基依稀记得多年前有关“买or租”的争论喋喋不休,反观最近一段时间,能买就买似乎已成为共识。毕竟适龄人群敌不过现实的压力,而房价走势的正斜率又如此真实,起码从过去并不短的历史经验里得出“买房要趁早”的结论不是什么复杂的事。于是,大家争先奋勇当起了房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句老话叫“有土斯为财”,咱们的传统文化历来对“家”情节尤为重视,更何况“居无定所何以为家”?安土重迁、家国天下的我们对房子的执念大概缘起于此吧。

理念引导行为,全民买买买。结婚成家没房不可,定居发展以买不买得起为先决条件。普通家庭举三代之力、尽家庭所能强上杠杆、甚至不惜牺牲生活品质也要买房屡见不鲜,如此这般换来的无非“稳定”二字。诚然,自己名下的百十平,不仅是遮风挡雨的居所,更解决了学区、生活、工作,并且再无频繁搬迁的烦恼。更何况早些年房价势如破竹,超额收益和上涨期权无疑坚定了买房人的信心,有网友留言称“五年前我在杭州2万每平买了房,现在9万每平,回顾这五年,我根本找不到任何超越这个回报率的资产”。只是房价节节涨、热点城市置业门槛步步高的今天,“六个钱包”怕也不足以解决问题——房奴不是你想当就能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为修正理念,买不起先租着,我还要努力一下。“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准一线城市”,花样频出的头衔既是城市的发展愿景,更是无数年轻人的心之所向。丰满的理想终归落地于骨感的现实,动辄百万的房子无疑是年轻人在城市扎根的最大障碍。无数年轻人奔前程的脚步不曾停止,可“北上广不相信眼泪”。成年人的崩溃即在一瞬间,又在日常点滴的积累,比如奔波不停地租房,而前些日“货拉拉”女孩的悲剧刚好就发生在租房的路上。如大家所知,租房的缺点千千万,归结起来其一是“变数多”其二便是“纯支出”,稳字当先的理念和昂扬向上的价格走势之下,比当不起房奴更扎心的是租房之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当不起房奴,租房又不是长久之计。引用樊教授前几日的观点,“一百万的房子,如果一年是5%的回报,应该是5万块钱的租金,现在我们的房子,很多房子一年的租金下来不到房价的1/100,就是百分之一二的水平......”如果说租售比太低意味着资产性价比不高,那么租金与个人收入之比更能准确定位个人在城市发展的性价比。考虑房租是不少年轻人的较大支出,似乎可以倒推症结所在了——无疑是高企的房价。房奴当不起也就不奇怪了,毕竟买不起是客观现实,无解;那只能将就着租呗,又或者回老家......

“有土斯为财”的前半句是“有人斯有土”,城市要发展,离不开的只有人。城市房价的高企早已不是单纯买或租的问题,今年两会,大城市住房问题首次成为焦点之一,共有产权房及租赁住房的加大供给已是板上钉钉,加大土地供给、专项资金保证、集中建设三管齐下,新市民和年轻人的居所难题也将得到缓解。房斯基看到这不由有点小兴奋,毕竟买不起更得满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