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2月11日,面对日趋严峻的车臣局势,时任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果断决定武装干预,第一次车臣战争正式拉开帷幕。近两年的光景,俄军虽然打击了车臣非法武装,粉碎了车臣的独立“梦想”,但自身也暴露出了极大的缺点和问题,将一场原本可以完胜的战斗活活打成了拉锯战和持久战,其中的一些问题对于我们来说,至今都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一、低劣的训练和待遇

一、低劣的训练和待遇

根据数据显示,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俄军共有5551人阵亡,51.3万名士兵负伤,被俘或失踪509人,损失或被损坏坦克、装甲车500多辆,被击落作战飞机5架,直升机8架,直接经济损失50亿美元。相比于对面悬殊的军事对比,这场战争可以说是相当失败的案例。

其中在战术素养上,许多俄军士兵和军官的表现十分糟糕,在部署、行动、指挥等方面漏洞百出,不仅让己方部队伤亡惨重,而且还一度令战场态势倒向车臣非法武装一方。苏联解体后,由于训练军费紧缺和培训不到位,新组建的俄军在军事素养上有很大的缺陷,这种情况在俄陆海空三军都有很明显的展现。

执行主要任务的陆军,在战争爆发前因为资金短缺、训练能力不足等原因,连一次师级别的实兵战术演练都没有展开,一些所谓的集团军只能维持连以下规模的演练。在战争爆发的1994年,俄罗斯陆军的冬季训练连70%都没有达到,不少部队的炮兵、导弹部队连实弹都没打过几发,日常训练强度严重不足;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装甲部队的许多坦克车组成员甚至都不熟悉,就更别说协作演练了。

这种战术素养的荒废和不健全体现在战场之上,就是“白白送人头”的举动:作战时互不协调,多次“自摆乌龙”,己方部队误击、误伤的事件层出不穷。曾经的苏联元帅亚佐夫对于俄军的表现无不愤怒地说道:“在卫国战争时代,进攻之前总要在后方进行营级规模的演习,可我们的部队什么都没有做,士兵们来到前线就跟进了屠宰场一样,被车臣人轻松屠戮。”

负责支援的空军同样也是狼狈不堪:资金不够,飞行员只能在地面飞行模拟器里进行训练,当时的俄军飞行员的飞行小时最多不超过25小时,而同一时期的美军却可以达到300小时;燃油不足,部分空军基地里的飞机只能趴窝,飞机的维修工作也是时断时续,想要升级和研发新飞机自然是天方夜谭。

之所以俄军如此之“丧”,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解体后经济不佳,造成待遇急剧下降所致。没钱养家,自然而然就会影响训练士气与水平。在著名的“休克疗法”刺激下,俄罗斯90年代初的经济发生了严重滑坡,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俄罗斯军费仅能维持国防最低需求的2/3。连保养装备都不够,更不用说给士兵和军官发工资了。

根据俄军90年代中期的一项调查表明,有80%军官家庭的生活困难,32%的军官家庭入不敷出,许多人的住房问题都没有改善。因为待遇差,加上精神压力大,使得俄军士兵和军官的暴力犯罪时有发生,许多军人的家属都向上面反映,如果不改善自己的丈夫、孩子的待遇条件,他们有权拒绝他们参加军事活动;部分情绪激动的士兵还以罢训、罢工等方式,要求政府接受他们的诉求。

待遇差、没有前途,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得越来越多的俄罗斯年轻人开始拒绝服兵役,这使得90年代俄军军校招生数量急剧减少;像车臣这样的冲突热点区域,每年的兵源缺口极大,迫不得已,俄军只能从别的军区抽调部队来支援高加索地区。因为对当地环境的不熟悉,加上没有进行协同训练,这些新补充的部队也对俄军在北高加索的战斗力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除此之外,俄军严重的贪腐问题也是极大影响了当地军队的战斗力和士气,军官以权谋私倒卖武器来赚取钱财,士兵们为了喝酒不惜将自己军队的武器弹药卖给车臣非法武装,厌战怯战的士兵毁坏部队的装备和武器......种种乱象令人吃惊不已。军队被利益主义、拜金主义所腐蚀,使得传统的爱国主义、牺牲精神和荣誉感都被抛在脑后,这样的部队当然会战斗力低下。

二、糟糕的后勤与情报来源

二、糟糕的后勤与情报来源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是否稳定和有力,对于一支部队的战力有很大的影响。好的后勤能让军队有充分的作战精力和足够的士气,反之则会令部队畏首畏尾、指挥混乱。而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军糟糕的后勤就差一点让他们前功尽弃。

开战前,俄军及其他强力部门的后勤都有自己独立的组织,但过于密集和重叠的组织架构,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费,也极大影响了后勤供应的效率。虽然俄军为此进行了整合与整改,但实战中的俄军依然没有很好地摆脱后勤能力不足的问题,参战部队之间因为后勤闹得不可开交。

另外俄军常年拖欠地方企业的后勤款项,使得士兵经常遇到伙食供给不足、油料补给中断,甚至军用装备数量不足的问题。格罗兹尼战役期间,因为北高加索军区拖欠大额油料供应款,所以前线的俄军坦克部队油料严重不足,无法及时向格罗兹尼推进,在俄军中影响极坏。而车臣非法武装也借着这一机会,多次伏击俄军的补给车队,使得俄军的补给战线不得不拉长,更加剧了这一问题。

俄军在本次作战中的情报问题,也让不少人诟病不已。原本俄军并不缺乏情报战的资源,但因为指挥不当且管理混乱,使得情报收集工作受到了严重制约。对于车臣人,俄军盲目乐观认为后者会“箪食壶浆来欢迎王师”,可实际上迎接他们的,只有无情的子弹和仇恨;而在估计对方兵力时,俄军也认为只是乌合之众。可实际上,不少武装分子都是前苏军和强力部门出身,战斗力很强而且战斗经验极为丰富,这让大意的俄军吃了大亏。

前线侦查阶段,俄军没有对重要城镇进行细致的侦查,使得装甲部队和步兵经常陷入敌人的陷阱之中;战后的游击战、袭城战阶段,俄军也没有立足于车臣民众中开展情报工作,因此经常遭到伏击和突袭的情况,损失了不少武器弹药,造成了许多无辜的伤亡。

更有甚者,车臣非法武装得知俄军情报工作过于疏忽后,经常会派人假扮俄军来引诱后者上钩。对于一些使用明码通话的俄军,武装分子干脆冒充上级给俄军下达错误指令,或者呼叫俄军战机向自己部队开火。这使得后期俄军在作战通讯时都必须报出和对方事先约定的密码,以确认对方是自己人。种种问题的叠加,使得俄军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的表现难以服众。

三、漏洞百出的招数

三、漏洞百出的招数

除了上文提到的一些原因外,俄军在车臣的作战理念较为落后,使得军队在实际作战中困难重重。经济凋敝使得不少有经验的老兵被迫退伍,新兵应对紧急情况的应变能力不足;在高级指挥机关中,人才流失也十分严重,许多年轻参谋对新时代的军事行动缺乏细致的了解,战役指导脱离实际。,使得前线指挥官想当然地认为车臣人不堪一击。

所以在实战中,我们就看到了俄军“丢了西瓜捡芝麻”的作战行为:用大规模集团兵力与车臣武装分子小队对抗,用一堆炮兵去打敌方的狙击手,让特种兵当步兵冲锋在前.....种种荒唐举动不仅没有取得战斗胜利,而且还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此外参战部队在实际作战中,经常各自为战,配合不力,未能形成整体合力。加上叶利钦、别列德等政客胡乱指挥,造成部队的思想混乱,使得原本就作战士气不高的俄军士兵与军官,又出现了不少厌战的情绪;还有俄军在作战时不考虑当地百姓的感受,采用无差别轰炸的方式造成大量百姓伤亡,使得本就剑拔弩张的民族关系进一步紧张起来,加之车臣民族本身的“血亲复仇”、“睚眦必报”的性格特点,这让士兵在后续作战中承担了更多的风险。

诸多混乱不堪的局面聚集在一起,使得俄军在车臣的战斗举步维艰,虽然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粉碎了车臣脱离俄罗斯的极端行为,但依然没能更好地解决俄罗斯与车臣的紧张问题。直到第二次车臣战争后,俄方高层才充分意识到车臣问题的重要性,通过一系列方式最终让车臣重新恢复到了安静祥和的社会氛围中。

结语

结语

回顾第一次车臣战争的俄军不足之处,至今都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对于一支部队来说,只有完善的后勤保障、坚定的作战信念,以及稳定的军心才能让其驰骋天下,百战百胜;反之部队将会陷入到艰苦与困难之中,很难从中脱身,即使最后能够胜利,也只是建立在惨烈的条件之上,很难令人信服。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1.《车臣战争1994-2009》

2.《图说车臣战争》

3.《车臣战争:高加索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