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秦《礼记》中写道:“士无故不彻(撤)琴瑟”,要求每个基层以上官员,无故必须弹琴或听琴。

《红楼梦》中贾宝玉想向林妹妹学琴,林妹妹则说:“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

琴棋书画,君子四艺古琴为首。诸子百家无不推崇琴乐,千百年来,古琴称为中国众乐之王。

古琴古曲传世不多,会弹奏者较少,斫琴师更少。古琴乐声轻微而沉郁,不适合表演。乐谱没有固定的节奏和旋律,不同琴师、不同心情,弹奏出来旋律大相径庭。

古琴为何如此神秘而独特,在古时能有如此之高的盛誉与地位?

王笑坤

拙庐工作室创始人

斫琴

天然香制作师

Q:斫琴是个既传统又少见的手艺了,您是如何开始学习斫琴的?

W: 我一直就很喜欢传统文化,上大学的时候开始练武术,那时候对古琴还没那么痴迷,就是觉得很神秘。读研究生的时候,学校成立了一个国乐社,我跟社团里那帮学生都挺熟的,其中有个学弟会弹古琴也会斫琴,当时就动心了,想学斫琴。但是学业比较忙,结果一拖就拖了好多年。

直到2013年,那时候我都在西安工作了,心里一直放不下,惦记这事。后来决定一定要学,就联系我师弟认识了苗元老师。当时为了学斫琴,每个月从西安往北京跑。2016年,我和我爱人转到北京工作了,学习的时间就充裕了,也是从那时候起,我开始独立斫琴,一直到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笑坤为自己制作的第一把古琴

Q:为何如此痴迷斫琴呢?

W: 你看斫琴的木头,它本来是一棵树,万物有灵,树也是有灵的。不管是自然枯萎还是被人砍伐,木头变成房子也好,变成家具也罢,最后就堆在那了,失去了生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斫琴的喜欢收一些老木头,比如老房子的房梁,几十年上百年的房子要翻新或者拆除后,这些木头就没用了,可能就烧掉了,彻底就没了。但是在我们手里,把它斫成一张琴,其实是从另一个角度又给了它新的生命,让它有了灵性。斫琴的过程对人、对木头都是一个很神圣的事情。

Q:古琴,被称为中国众乐之王,琴棋书画之首。您怎么看待古琴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地位?

W:确实像你所说,古琴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无论是儒家、道家、佛家还是杂家等其他学说都与古琴文化分不开。

古琴之所以是乐器之首,是古人文艺风雅之事之首,我觉得和它作为礼器、祭器出现在国礼、祭祀这种非常正式的场合有关。

古人对自然界的声音有很多想象和描绘,雷,天地之鼓也,是天上神人的怒吼,风声、鸟声、流水声是天籁之音。古人认为古琴发出的乐曲能够和神明、天道沟通,所以他们会通过弹琴把人的想法表达给神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Q:现代的古琴制作方式,在外观、用料上与古时做琴有很大的不同吗?

W:从考古发现来看,七弦、十三徽、琴体大小以及基本构造方面,至少与1000多年前的古琴无异,但今天的古琴在很多方面也是有变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琴弦,古人用蚕丝做丝弦,我们今天科技发展了,还可以用钢丝、尼龙做弦,效果也不错。当然也有很多人坚持用丝弦,认为音色更好,但是不能说某种弦就是最好的,见仁见智。

还有就是琴轸调音的位置,我这张琴是通过丝线螺旋拧松紧的方式抻拉弦,来调整弦的松紧。现在还有一种叫璇玑轸,就是类似吉他旋钮式的调音形式,可能更方便些。还有就是琴徽,现在有各种各样的材料可以使用。所以说还是很多变化的。

Q:斫古琴有哪些讲究或规矩?

W: 我们现在斫琴的方式基本沿袭古法,除了不影响音色的琴型有些发挥外,琴的尺寸、槽腹的厚度、纳音的位置、龙龈凤沼的位置等等都严格按照古制制作。

第一步是修制木胎外形、制作琴面、挖槽腹、制作底板、内部髹漆护胎,然后合琴。之后是外部髹漆护胎、裱布、安装配件(岳山承露、龙龈冠角等)、鹿角霜灰胎(粗中细三阶段)。最后是安琴徽、髹漆和上弦,大致分这样几个步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制作工艺方面,相比古人,我们有更先进的科技手段,制琴更省力、时间也更短了。比如我们想打垂直角可以用台钻。甚至为了快,直接上电锯,着急或量产的,可以用雕刻机,几分钟就把古人十几天的工作搞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想得一张好琴还是首选手工制作,因为制作过程对音色是有 影响的。 用凿子一下一下的凿,震动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木材、对琴体的一种加工,用声音用震动去加工木材。 手工斫琴在音色方面确实会比刚出厂的厂琴好很多。 当然,厂琴弹久了之后,因为不断的震动,不断的加工它自己,声音也会越来越好,俗话说这叫琴弹开了。

所以说何时算斫好一张琴呢,斫好琴体算,也不算,人与琴互相之间还要有一个不断沟通交流的过程,古琴才能算是接近完成。

Q:古琴的造型非常独特,除了满足音乐表现的功能外,是否也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W: 是的,一张古琴上有很多传统文化的象征。琴身上面有天地。面板是天,底板是地,天地相合为琴。琴上有龙有凤,底板上有两个出音孔,一个叫龙池,另一个叫凤沼。琴尾卡主琴弦的位置叫龙龈,它两边叫冠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琴构造名称(图片来源网络)

你看岳山后边有七个琴弦的弦孔,古人讲就像七颗露珠落在琴上一样,叫承露。徽位也有说法,中间的徽位古人称之为闰月,十三个徽位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和一个闰月。

琴体的造型是按人或者说是按生命体设计的,相对宽的一边叫琴头,顺着往下看,有琴项、琴颈、琴肩,再往下还有琴腰。撑琴弦的部位叫岳山,琴弦则理解为水。一张琴上,有山有水、有龙有凤、有天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Q:古人斫琴讲究用“旧材”,对木头的选择也有要求,比如琴面用桐木或杉木,琴底用楠木或楸梓。现在斫琴依旧遵循古制吗?制作上变化吗?

W: 这个说法并不绝对,还要看具体木头的材质是否适合。这个问题我和老师之前也讨论过,为什么会选这些木头制作古琴呢?一方面,桐木和杉木的质地、密度等各个方面很适合斫琴。另一方面,古人可选的木头有局限性,这就和斫琴的工艺一样。从生物分布上来讲,古人只能接触到国内生长的木头。像南美、北美、非洲的木材,古人当时也用不到。

现在国内有用北美的红松斫琴,这种木材是用来做小提琴的,拿来斫琴,声音也不错,而且红松变形比杉木小。所以说我们比古人在古琴木材的选择上会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斫琴准备的老木头

另外说到用旧材,它有一个好处就是稳定。木头因为各种原因可能会变形,我最近做的一张琴,面板、底板、琴型都做好了,结果我这边工作室因为受疫情影响进出不方便,被迫停下来了,一放就是小半年,结果回来一看,木头变形了不能合琴了。当然了,做好的琴也不能保证就不变形,比如天气温度、湿度的变化,也会导致变形,那就得修琴了。但是老木头在这方面的影响就会小一些。

还有就是老木材灵性足啊。比如它之前是做房梁的,天天有人相伴,时间久了有了灵性了,这种木头就特别适合来做琴。

挖槽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修制木胎外形

Q:因为古琴的地位崇高,既要体现圣人之道,又要表达山水之乐,弹奏古琴的规矩就特别多,有哪些规矩至今还在坚守的,您认为有必要吗?

W: 作为礼器的时候,讲究会比较多,比如沐浴、熏香、更衣、斋戒等等一套规矩。当作乐器的时候相对会少一些。古人讲规矩,目的是让人心正起来,所谓中正之音,有规矩的约束,人才能很认真的对待所做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弹琴讲究正襟危坐,就是说坐姿要规矩,弹琴时要对着四、五徽位之间坐好,调整好人与琴的距离,最重要的一点——心态。对琴要有感情,要互相的尊重,你把琴当作什么,它就会反馈给你什么。你把它当朋友、当知音去对待,古琴也会反馈回来一样的情感和心境。

刚入门弹琴的时候,老师会严格要求,慢慢你学会了,有感悟了,能把握好度了,再弹琴的时候就很自然的沉浸其中了。

Q:包括古琴在内,很多民族乐器的影响力都很小,热爱、了解民族音乐的人相比流行音乐还是比较少的,您认为怎么能更好的推广民乐?

W: 我觉得还是要持续的普及,很多人是真的没有机会接触或者学习古琴,甚至没听过古琴的声音,所以要利用各种机会让更多人至少先接触到古琴。但是没必要强求、迎合式的普及,喜欢的人自然会喜欢。

不过反过来说,古琴也不是高傲,曲高和寡的,完全不能改变。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是有很强包容性的,包括古琴,它其实也是能够包容很多东西的。但前提是你对古琴的弹奏技艺、感悟各个方面有合于道的理解和体会,在此基础上融入其他文化或者元素,这是没问题的。但是很多人的水平模仿古人的东西还模仿不好呢,就想着去创新,这就不可取了。

王笑坤

个人微信号

*本文内容来自编辑张晨及受访者,版权归提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号。

持续~寻找“文化出品人”

我们希望聚合引人深思、令人沉浸的文化形态与内容,与”文化出品人“一起成为传播文化的使者,相信文化的内涵与凝练过程,会影响更多的人,去热爱和享受。

“文化出品人”——热心传播并在某一领域有独到的见解或特长者,我们将邀请您入驻平台。

点击下图,跳转文章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