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病在我国的患病率持续上升,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推算,我国心血管病患者有3.3亿之多,这种病的死亡率远超肿瘤和其他疾病,是我国老百姓生命的头号“杀手”。
易被忽视的慢性病
早期慢性病对人体影响相对较小,很多得了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人就容易掉以轻心,自认为血压、血脂控制后便自行停药,继续维持不良饮食、运动习惯,使心、脑、肾等重要脏器长期受到损害。
一位爱吃、爱喝、爱抽烟的大叔,顶着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这三座“高山”十余年,在61岁突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抢救及时出院后抱有侥幸心理,不听医生戒烟减重、按时吃药的劝告,短短3年反复“心梗”,导致心肌不断坏死,三支主要冠状动脉内陆续植入五枚支架,最终不可避免地发展成“终末期心衰”,到了“三级预防”的境地。
三级预防有多严重?
所谓“三级预防”就是“下医治已病”,这时候患者重要脏器已经丧失正常功能,出现不可逆损伤,脑卒中后出现的肢体活动能力损伤、语言功能丧失和精神情志改变也是三级预防的范畴。疾病一旦发展到三级预防阶段,无法挽回的伤害已经发生,医学可干预的措施非常有限,只能尽可能减少疾病的危害,降低生命危险和病死率,延长患者岌岌可危的寿命。
要想不沦落到三级预防这步田地,就必须重视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或二级预防,如健康饮食、有氧运动、戒烟限酒、管理体重、心理平衡等。
如何做好疾病预防?
一级预防是“上医治未病”的,“防患于未然”阶段,与改变日常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首先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健康饮食、减少钠盐摄入量;坚持每周5次以上、每次40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戒烟限酒,管理好体重,使体重指数(BMI)维持在21~24;最后,做到定期体检,从源头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生。
二级预防是“亡羊补牢”的“中医治欲病”阶段,主要针对已经患上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尿酸等慢性病人群。阻断不健康生活方式是上述慢病患者需要下到的功夫,这样才能遏制致病源头,在医生指导下定期复查、按时服药也很重要,可以避免自行停药造成的病情反复。只有医患共同努力,才能避免心衰、脑梗后遗症等三级预防事件的发生。
储蓄健康和管理钱财一样,慢慢积累才能获得长期复利的丰硕成果。
本文由北京同仁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王建旗进行科学性把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