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戏曲小说中,杨宗保是“六郎”杨延朗(又名延昭)的儿子,杨业是孙子,杨家将第三代。杨文广是杨宗保之子,杨家将第四代。

但是,根据史料记载,杨文广是杨延朗的儿子,杨业的孙子,《宋史》中有传。杨宗保史书中却没有这个人,小说戏曲在延朗与文广之间加了一代,杨文广是杨家将第三代。

杨宗保的形象最早出现于明代,戏剧小说中其业绩多与杨文广的事迹相同,很长时期以来研究者觉得杨宗保是纯粹的虚构人物。上世纪80年代,在洛阳新安县五头乡潼沟村出土的一块宋朝杨令公的停灵碑,碑文中记载:“北宋朝杨令公之丘陵也。有女孙杨宗保感祖之义,居庐于此,遂人道而为观焉。”因此,有研究者认为杨宗保是女性。

不仅杨宗保的英雄事迹,是民间文艺的创造,佘太君、穆桂英等人在真实历史中也都没有记载。

佘太君最早出现于元杂剧,到清代方志与笔记中,才出现了杨业娶武将折德扆之女,“折”音讹“佘”。宋代武将的确有人叫折德扆,但是否有女嫁给杨业,到目前为止,宋代文献与考古资料都不能证明这一说法。

穆桂英的形象最早出现于明代戏剧小说中。据山西《保德州志》载:“慕容氏,杨业孙文广妻,州南慕塔村人,雄勇善战。”据此,有的研究者认为慕容氏是穆桂英的原型,但她是杨文广的妻子,而非母亲。

杨文广出身将门,自幼受家庭熏陶,骑射武艺、军事谋略样样了得,以父辈的恩荫,入朝为官。

杨文广继承父辈遗愿,一生中凭借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也屡遇贵人相助,仕途上可谓平步青云,但最终还是含恨而死。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在平定陕西张海率领的饥民起义中,初立战功。

庆历四年(1044年),推行“新政”的参知政事范仲淹,与杨文广交谈,十分赏识他的军事才能,将其置于麾下。但是,不久范仲淹就被罢相,宋夏签订和议,杨文广失去了征讨西夏、杀敌报国的机会。

皇佑四年(1052年),枢密副使狄青奉命征讨广西的蛮族叛乱,在选将之时,他看中杨文广的才干。在广西,杨文广再立军功,多次升迁。

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陕西经略使韩琦向朝廷建议修建城堡,防范西夏党项人的入侵,朝廷准奏。韩琦派杨文广前往修筑筚篥城。有人可能会想修筑城堡,不算什么战功。但是,在边地兴修城堡,而且本是用来防御西夏的,西夏人自是百般阻扰,时常偷袭。

杨文广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他扬言要到某地修建喷珠城,西夏军队听闻前去破坏,杨文广随即率军急奔筚篥,全面部署防务。扑了一场空的西夏军,听说杨文广在筚篥建城,立即赶来,但是见到宋军防守严密,无法得逞,只能退兵,却又留书声称回去奏请以数万骑兵来驱逐宋筑城部队。

趁西夏兵撤退之际,杨文广立即派遣军队出击追杀,西夏兵大败,杀获甚众。经此一击,党项人后来不敢再捣乱。杨文广建城有功,获得升迁,还受到宋神宗的褒谕。

熙宁三年(1070年),杨文广改任鄜州权知州,又任定州路副都总管,升侍卫步军都虞候。也许是命运之神的安排,经历了一个世纪,杨文广来到了他祖父杨业曾经效命的地方。

祖父为国效忠,被辽人所杀,父亲立志伐辽却老死边关,现在他终于来到了抗辽的前线,国恨家仇顿时涌向心头,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在这里完成父辈的遗愿。

他在苦苦等待一个时机,四年后机会终于来了!

熙宁七年(1074年),沉寂了大约三十年的辽宋边境又起争端,辽国向北宋提出无理的领土要求。杨文广以为这是讨伐辽国、收复燕云的大好机会,向朝廷献阵图及夺取幽燕地区的策略,但是还没有等到朝廷的审批和回复,杨文广就病逝了,享年75岁。最终,北宋与辽国议和,割让土地。

被命运之神捉弄杨文广,以为冥冥之中安排让他到鄜州,是为了让他完成祖父与父亲的伐辽遗愿,报仇雪恨。谁知,却是让他在麟州,像祖父与父亲一样含恨而终。

杨文广的悲剧是他自己的悲剧,也是三代杨家将的悲剧,更是守内虚外、崇文抑武的大宋王朝的悲剧。

杨家将三代故事完结,想要看其他杨家将故事,欢迎查看个人主页。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