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传媒
2021年春节档,以《唐探三》和《你好,李焕英》领跑,最终跑出了超80亿的大盘票房成绩,不知道这些票房里大家贡献了多少呢?不妨在弹幕分享一下。
不过高票房下,却是一些影视公司的几家欢喜几家愁,比如《人潮汹涌》的出品方光线传媒。
加上去年国庆档失利的《姜子牙》,这已是光线传媒短短几个月内两次在电影黄金档折戟。
由此反映到营收上的结果就是,2020年前三季度,光线传媒营收仅4.8亿,同比下降80.5%。而翻开近几年光线传媒出品的电影,也仅有19年的一部《哪吒》叫好又叫座。
那么这个曾经是国内TOP前五的影视制作公司,是如何一步步陷入这样“失落”的境地的呢?触摸品质,发现未来,欢迎收看十万个品牌故事之《光线传媒》。
光线传媒创始人王长田,最初是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里工作,不过没干多久,他就辞去了这个“中央级铁饭碗”投身传媒业。
1998年,已在传媒业浸润多年的王长田决定单干,他拼借凑足了10万元,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专业电视策划与制作机构——“北京光线电视策划研究中心”,也就是日后光线传媒的前身。
次年7月,光线的第一档节目《中国娱乐报道》横空出世,丰富及时的娱乐资讯搭配权威客观的报道态度,使节目一炮而红。仅仅3个月,《中国娱乐报道》的平均收视率就超过8%,覆盖了全国60多家省市级电视台。
随后,光线又陆续推出了包括《音乐风云榜》、《最佳现场》、《影视风云榜》等王牌节目在内的十几档综艺节目。娱乐节目的制作和销售为光线积累了大量娱乐圈人脉,也使光线在全国各个层级的电视台积累了广泛的宣发网络和广告主资源。
时间转眼来到2006年前后,那时广电总局推出“两台合并”政策,一大批民营电视节目制作公司被打得“七零八落”,光线也不例外。
于是王长田带领光线开始了战略转型,进军电影领域。
可是,当时能保证票房的导演,如冯小刚、张艺谋等已被几大电影公司瓜分完毕,并且高额的片酬也是王长田负担不起的。
于是,王长田把目光对准了香港导演。
2006年12月22日,光线发行的第一部电影《伤城》在内地上市,王长田请到的是刘伟强、麦兆辉两位香港导演联合执导,结果仅仅一个月票房就突破了6000万。王长田第一次试水大获成功,这让他信心倍增,开始将光线全面转型为“传媒+娱乐”的商业运营模式。
不过,光线的步子始终迈得比较谨慎,不盲从大制作,而是以投资小成本电影为主,像是09年的《完美新娘》、10年的《花田喜事2010》、《全城戒备》,11年的《画壁》、《极速天使》等。
但好在小制作成本小,收益快,不需要多高的票房就能盈利,所以光线的电影之路也算是在稳扎稳打中前进。
2011年8月,光线传媒正式登陆A股创业板,成为继华谊、华策之后第三家在内地上市的影视传媒公司,市值飙升至81亿人民币。
但如果单就影视作品的票房而言,光线在2012年之前似乎都只是单纯的“追赶者”。那个时候的商业电影是华谊兄弟的天下,依靠范冰冰式明星与冯小刚式娱乐性,华谊称霸影视市场。
为此,王长田带领着他的光线传媒启动了“新导演计划”,计划3年内发展20位优秀的新导演。
他制定了三条规定:
只要是演员,有作品或者即将有作品的,华语票房创造过最高纪录的优秀者,就可以做导演;从电视剧、广告、话剧等转型过来的导演;学电影专业出身的,有过一些小片子的经验。其中第一条规定,为王长田吸引了许多优秀的新导演。许多优秀的演员,尝试第一次做导演执导电影,票房都取得不错的成绩,而且成本还不高。像是赵薇的《致青春》、苏有朋的《左耳》,以及后来黄渤的《一出好戏》等。
但真正让光线“逆天改命”的还是2012年与徐峥的相遇。当时那个曾经清秀的“猪哥哥”已经变成了中年光头大叔,正想要从演员转行做导演。经人引荐认识王长田后,徐峥在王长田的办公室讲了20多分钟,手舞足蹈地几乎把所有人的角色都扮演了一遍。
而此前,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金主面前,这一幕已经发生过无数次,但没人相信他能写出什么好剧本。
这一次,他的心里也依然打鼓。
表演结束,王长田问做这个项目要多少钱?
徐峥盯着王长田犹豫地说出了一个数字——2500万。
没想到话音刚落,就听到王长田斩钉截铁地说:“做!”
《人在囧途》系列就此问世。
光线也因此踏上拉开了登顶电影之王的征程。
2012年12月12日,《人在囧途之泰囧》上映,一个月后,票房达到12.6亿人民币,是首部票房超过十亿的国产电影,给光线带来了4.33亿元的收入。
2013年4月,《致青春》上映,最终票房7.26亿。
5月,《中国合伙人》上映,最终票房5.37亿。
这三部大热影片,总计为光线创下了25亿元的票房纪录。
与票房同步上扬的,还有资本市场对光线的认可。
《致青春》上映首日,光线股价上涨7.61%,《中国合伙人》上映前夕,光线股价更是飙升为28.65元/股,市值达到145.07亿元人民,超过了当时影视一哥华谊的141.22亿市值。光线成功晋升到中国影视行业第一梯队。
与此同时,光线还开辟了电视剧战场。先后分别出资8100万人民币和8.29亿人民币收购了欢瑞世纪4.81%的股权和新丽传媒27.64%的股权。
这之外,光线还开始进军动画电影制作领域。
2013年,靠着《致青春》上映获得的名声和口碑,王长田决定布局动画。
2014年一整年,光线动画部只有一名员工——易巧。他得知王长田的计划后,主动请缨成为光线动画的负责人,并接下了王长田唯一的要求:找中国最好的动画导演,做最有想象力的电影。
这位80后的光杆司令,那两年唯一的工作,就是不停地去找flash和动画短片的导演们。他先是把当时业内不错的动画公司都摸了一个遍,进而只花了两三千万就把十几家能投的都投了,像是蓝弧、玄机、彼岸天、青空彩绘等等,横跨2D、3D、漫画等制作领域。
2015年,子公司彩条屋影业正式成立,致力于成为“中国皮克斯”。也是在这一年,易巧看中了导演饺子的作品《打,打个大西瓜》。
随后,他专程跑到成都见饺子,问他能不能把手上的活全推掉,一起花个三五年干一票大的。
饺子很快就答应了,彩条屋和饺子达成合作,只用了一个下午。
但《哪吒之魔童降世》从立项到上市,却花了整整五年。这其中,单是剧本来来回回就改了66遍,一个不足5秒的镜头都能死磕两三个月。
而在筹备《哪吒》的这几年里,光线多线并进,陆续推出了《大鱼海棠》、《你的名字》、《大护法》、《烟花》、《大世界》等多部类型不一的动漫电影。其中《大鱼海棠》拿下5.64亿元票房,仅次于《大圣归来》,位列当时国产动画片票房第2位。协助推广的日本动画片《你的名字》也有5.75亿元票房。
但,像这样能取得不错票房的动画电影在光线出品里,还是少数,更多作品的市场反馈并不乐观。
像是《大护法》尽管评价颇高,但票房不到9000万,另一部有金马奖最佳动画光环加身的《大世界》,票房更低,仅有200多万。
这直接导致光线那几年的营收不稳,时常陷于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当中,2018年时更是迎来上市后主营业务首次亏损。
事实上,尽管做动漫一直都被业内自嘲:中国动漫企业的主业,是炒股。
但内心深处,谁不羡慕迪士尼仅靠动画就能每年躺赢几千万呢?游戏动漫IP也一度是影视公司跑马圈地的对象。
因为相比于真人电影,动画电影的商业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它不会因为明星失德使作品被雪藏,也不会面临天价片酬的压制,可控性非常强。毕竟米老鼠和唐老鸭再火,也无法要求“涨价”,更不会突然被曝出它俩竟然有个孩子,还是代孕的而被封杀。
另外,动漫形象的创作者,即便后期离开公司,也无法带走已经成熟的IP和商业价值,这在隔壁漫威的曲折发展史中早已得到验证。
也就在市场对光线的动画前景还充满疑问的时候,2019年,耗时五年的《哪吒》终于问世,票房口碑双丰收,让光线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凭借这部现象级国漫,光线传媒当年实现营收28.3亿元,也打开了市场对光线封神宇宙的“幻想”。
但这个“幻想”很快在《姜子牙》身上破灭了。
2020年国庆档,备受期待的封神第二部《姜子牙》上映,但仅两天就遭遇口碑崩盘,导致光线股价开盘大跌近14%,市值一日缩水66亿。
虽然票房最终突破了15亿,豆瓣6.8的评分也不算太低,但与《哪吒》比起来还是相形见绌。
翻开光线的储备片单,计划或制作中的电影项目已达到40部左右。其中动漫仍是着力打造的版块。
如制作成本高达2亿,由《大圣归来》导演执导的动画电影《深海》有望在今年上映,《大鱼海棠2》、《凤凰》、《杨戬》等片也都在制作中。
不可否认的是,彩条屋的几部动画,以流畅与绝美的画面和颠覆传统的改编给国漫带来了信心,但光线讲好一个故事的能力依然偏弱。
并且,光线目前的动画IP相对而言比较独立,并没有明显的“彩条屋”特色。无法像迪士尼、漫威那样系列化,这也是光线传媒未来需要完善的方向。
电影公司的发展从来不是一蹴而就,靠押中某部爆款来生存的,而是要不盲从,保持持续产出优质作品的能力,就像光线想成为的皮克斯那样。
所以,未来也希望光线亦或是所有的影视剧公司,不要把观众“当韭菜”,任意收割,当傻子,而是要摆脱所谓的“爆款逻辑”依赖症,耐心打磨每一部作品,然后砥砺前行,这样才能赢得市场和观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