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时,我们都知道应该要选择洋葱式穿搭,随着天气与环境的变换进行穿脱。刚开始出发时,身体多半都还没有热起来,所以会将底层中层外层通通都穿在身上,走了一阵子之后,身体开始热了,就要视情况把外层或中层衣脱掉适当地进行散热,不然过热之后出汗会导致衣服湿掉。
特别是在寒冷的环境下或高山上,我们必须要保持身体的干燥与保暖,通常会因为穿太多、行走速度太快、背负的重量太重而流汗,倘若不正视这个问题,不光是流汗时会更加速体热的散失之外,还有可能因此失温造成生命危险,所以如何穿搭真的很重要。
由于在行进间身体的温度会上升,若穿着较为保暖的羽绒或是化纤外套,因保暖性极佳所以透气性较差,反而会造成闷热而流汗,行进时,应该要选择透气性较佳的保暖外套。
这次,我们穿着迪卡侬2021年的新品MIT高透气弹性防风外套有了以下的心得体验。
当天上午11点,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气温至少有18~20度左右,单程只要半小时就可以到达顶端。
整趟行程中,我们仅穿着MIT高透气弹性防风外套 + 底层排汗衣。从头到尾都没有把外套脱下来过,在郊山行程当中使用,可以当作防晒、防风、又能提供一点保暖性,真的很实用。
特别是有一些路段需要钻草丛,以前都宁愿只穿短袖排汗衣,冒着被刮伤的风险,也不愿意穿外套,就是因为怕汗流满身,现在有了这件超透气的外套,就不用再担心这个问题了。
这件外套总共有五个口袋,前胸一个防水拉链口袋、腰部两侧口袋加上外套内层两侧口袋,可以装很多东西。
由于是软壳衣的关系,延展性极佳,即使要通过攀岩地形,大动作的伸展也不会觉得臃肿。
这次我们带了四件上衣,分别是最外层的防风衣、中层迪卡侬800FP羽绒外套、中层迪卡侬MIT高透气弹性防风外套、底层吸湿排汗衣。
由于风大的关系,穿着四层上衣,在行进中并不会觉得太过闷热,甚至略微感到有点寒意,也许是走太慢、也许是风寒效应的关系。
何谓风寒效应?
简单地来说,就是冬季期间持续的强风吹拂下,风会加速我们人体热量的散失,身处在强风环境下感受到的温度,会比在无风的情况下感到更加的寒冷。风越大,被带走的热量越多,则越感到寒冷。
太阳升起、温度提升之后,行进速度也保持在一定的程度之上。这个时候,我们都只有穿着MIT高透气弹性防风外套和底层吸湿排汗衣,在行进过程中并不会感到寒冷,即使偶有强风吹拂也没问题,停留休息的部分只要不超过五分钟以上,都还是不需要添加衣物的。
我认为这件软壳衣,真的很适合当行进间穿着的保暖外套,不会太过于闷热,背部也有做开孔,透气性极佳。可能对怕冷的人来讲,在比较寒冷的环境下,会觉得太透气略感寒意,但对于怕热的人来说,这件外套简直是宝贝。
外套特色
符合亚洲人版型的剪裁设计
专门为亚洲人版型所设计的剪裁,相较于一些欧美设计款式来讲,会显得更加的修身好看。
环保设计
使用100%再生聚酯纤维(Recycle Polyester),降低环境污染。
拇指扣设计
看起来除了更有个性以外,还能有效地增加防风性。
MVTR透气系数达34000
Moisture Vapor Transmissiont Lates(MVTR)湿气透过率,也称为水蒸气透过率(WVTR)。
MVTR透湿度试验,是指在控制条件之下,测量在一定时间内穿透特定布料的水气总量,
经常被用来当作衡量透气性机能服饰是否舒适的一项重要指标。
10,000 mm C0涂层的亲水性薄膜
C0防水剂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无氟防水剂,以前纺织品的防水处理经常使用氟化合物,因其具有非常低的自由性,被广泛运用在纺织品的防水处理上,具有良好的拨水、拨油与防污性。
但其在合成与使用的过程当中,会产生全氟辛酸(PFOA)、全氟辛烷磺酸(PFOS)等具有生物毒性和污染性的物质,由于其高稳定性,在自然条件下难以降解,具有生物累积性和毒性,并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近年来使用上逐渐受到限制,拜科技进步所赐,现在已经开发出了不含致癌性与生物毒性化合物的各种C0无氟防水剂替代,无氟防水剂不含氟系化合物,相比之下不易在生物体内沉积、容易降解、对人体无害,是更加环保的产品。
软壳衣
软壳衣是由英文Soft Shell翻译而来,泛指由弹性材质所制成的服饰,多数都具有柔软、弹性、防拨水、透气、耐磨、防风等等特性。但相较于硬壳衣(如一般常见的Gore-Tex材质防水外套)软壳衣的舒适性与透气性虽然优于硬壳衣,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良好的舒适与透气性,必然会牺牲到防风与防水的性能。
我个人对于软壳衣的出场定位是,在春夏或是秋冬交际时穿着、在低海拔山区时穿着。如果是在非常寒冷的高山上,单凭一件软壳衣的保暖性是不够的,通常都还要再加一件保暖层,由于我个人在行进间的身体温度非常高,即使是在冬天穿短袖,都会大汗淋漓的那种人,因此在高山上,软壳衣我会拿来当行进间穿着的外套,提供一点保暖性又不会暖到太热,又能帮忙挡一些可能会使身体刮伤的花花草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