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爱混圈子,从线下一直混到线上,各种奇形怪状的圈子勾勒出中国人生活中既丰富多彩又光怪陆离的一面。

就连我妈这样退休在家好无所事事的大妈都有一个姐妹圈,没事约约饭局,吹吹牛皮,吐槽吐槽子女,拉帮结派催婚催生,退休生活之惬意多姿简直令我这个苦逼的上班族羡慕、嫉妒、恨。

据说还有小三圈,专门探讨一些诸如如何当小三、如何斗大奶、上位三步走之类的深刻话题。

我突然发现,想象力在与现实的赛跑中,我的想象力远远落后于现实,要不哲学书上怎么说,存在决定意识呢。

圈里圈外,铁饭碗距离瓷饭碗究竟有多远?

什么?
你问我是混什么圈子的?

唉,惭愧,汗颜,我人际关系惨淡,加之圈子无论高低贵贱一旦成型便水泼不进,针插不进,比孙悟空在唐僧脚底下画的金刚轱辘还坚实,圈子要是不要我,我是无论如何也钻不进去的。

相比那些主动混圈子的人,我属于被动包围型。想当年考个公务员还没有今天这么难,在我妈的煽动下,我随便那么一考,就被可爱的体制拥抱了进去,捧起铁饭碗,我妈长舒了一口气,比把我嫁出去了还高兴,那铁饭碗油光锃亮,能晃瞎人眼,我妈成了众姐妹羡慕对象,为这事她在她的老年闺蜜圈里着实风光了一阵。

这么说,你们都该明白了吧,没错,姑且说我是混铁饭碗圈的吧。
先说结构分层,这个比较容易理解,我进体制5年了,连中层都还没混上呢,就算基层铁饭碗圈吧,说底层太难听了,伤自尊。
其实,像我这样没背景没关系的基层公务员是很难向上层流动的,但留在基层,我觉得也挺好。

5年来,随着服务的群众越来越多,我发现我的白头发越来越多,黑眼圈越来越重,脂肪层越来越厚,我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了。我观察了一下我身边的基层公务员朋友,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种是职场老油子,想着晋升无望,凡事能推则推,不能推则敷衍了事,盼着混到主任科员退休;

一种是老黄牛式,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工作,但拙于人际关系,活干得最多,但依旧不见晋升迹象;

还有一种是提线木偶式,你扯一下线他动一下,好像脑子和身体是分离的。

我突然一拍脑袋,这是提前衰老的迹象啊,工作内容可以总结为“三等”,等下班、等退休、等死。

圈里圈外,铁饭碗距离瓷饭碗究竟有多远?

我开始有了跳出圈子,看一看圈外的风土人情的想法。或许圈外的朋友会骂我,就像我妈经常骂我那样,你就知足吧,生在福中不知福,不知圈外的职场竞争更惨烈。

我知道那是事实,体制的保护让我免于市场化竞争,但是鸵鸟一头扎进沙土里,就可以假装危险不存在吗,表面的风平浪静里往往蕴含这更可怕的危机。

10年前你会想到人会变成手机的奴隶吗,5年前你会想到有一天公务员也要交养老保险吗,曾经的国企员工会想到后来的下岗浪潮吗,谁能保证铁饭碗不会有变成瓷饭碗的那一天,依我看那一天并不会太遥远。再看看我身边的基层铁饭碗圈,发际线后移、目光呆滞还只是初发症状,思维僵化才是病入膏肓。

旱涝保收当然是一种好处,安于现状也是一种选择,我也不是鼓动所有人离开体制,但是居安思危的意识永远不过时,趁着自己年轻,多掌握打磨一项技能,可以是英语、可以是写作、也可以演讲等等等等,总之不要让自己的人生变成一道单项选择题,而是要把人生雕琢成一道不定项选择题,hold住变化、跟得上时代。

现在网络发展很快,我也在学习,希望不会掉队。闺蜜们整天在微信圈子里发广告,其实看多了挺烦的。
我也有看到有些人就聪明些,做成软广告的形式,通过旺道APP转发文章,广告随即传播,关键是别人不认为你在做广告,也就不会屏蔽你。

圈里圈外,铁饭碗距离瓷饭碗究竟有多远?

主动找死总好过坐以待毙。
即使选择留在铁饭碗圈里,也应保有随时离开的思想警惕和进行必要的技能训练,万一有一天被迫离开时,也不会惊慌失措、尊严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