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作者:王力,经世界图书出版社授权在网易新闻平台发布,欢迎关注,禁止随意转载。】
毕竟,影视导演多非历史专业,所以即便是打着“纪实”幌子的古装剧,也存在不少错漏的地方。“纪实”如此,更别说什么“秘史”了。
在某个以杨玉环为题材的“秘史”电视剧里,真可谓是开篇雷人,竟出现了“我在东瀛无尽地等待”的台词。仅凭这句话,就已暴露出该影视剧所演绎的是著名千古谎言:杨贵妃并没有死在马嵬驿,而是被送往日本隐居。
更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该剧的导演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让这个国色天香、蕙质兰心的才情女子去死,我都不舍得,太可惜啊!”持有这种反常识历史观去拍摄古装剧,拍出来的东西有多离谱可想而知。
离谱的还在后面,就在该剧引发舆论风波以后,日本学者还站出来称杨玉环在日本留下了后裔,据说,山口百惠既有杨贵妃血统。这些日本学者的话言之凿凿,好像确有其事,着实令人哭笑不得。
“安史之乱爆发,洛阳失陷,潼关失守,盛唐天子唐玄宗携爱妃杨玉环,仓皇逃离京师至马嵬坡,禁军将领陈玄礼出于对杨氏兄妹专权不满,遂请求处死杨贵妃,以免后患。唐玄宗无奈,只得与杨贵妃诀别,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
杨玉环的结局,白纸黑字地印在正史里。
既然不是什么缺失的历史真相,为什么会有人附会出杨贵妃隐居日本这一传闻呢?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的《长恨歌》成千古绝响,以至于,很多后来人紧咬住其中一句“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不放,宣称杨玉环从马嵬坡逃出生天。既然我们找到了附会之言的原始出处,笔者不妨继续从实际角度出发,彻底粉碎“杨贵妃隐居日本”这一千古谎言。
杨玉环生于公元719年,在她出生时李隆基就已经贵为天子了。杨玉环在二十七岁那年被李隆基收为禁脔,成为杨贵妃。在此之前,她的感情经历并不是一片空白。杨玉环的婚姻史相当复杂,她的前夫正是李隆基之子寿王李瑁!
杨玉环在十七岁那年(开元二十二年)嫁给李瑁,成为寿王妃。原本,这对郎才女貌的小青年婚后生活甜蜜美满,谁都没有想到杨玉环的老公公李隆基竟会垂涎儿媳的绝色,不惜违背伦常将其强占。为了得到杨玉环,李隆基令其出家为女冠(女道士)。
最终,经过一段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操作之后,李瑁莫名其妙地失去了妻子,却多了一个后妈。
因为杨贵妃没能为李隆基生子,所以她的地位仅停留在“贵妃”这一级别上,未能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然而虽说如此,但李隆基给她的荣宠仍非其他宫妃可及,“宫中呼为娘子,礼数实同皇后”。虽然没有皇后之名,但后宫中杨玉环的地位首屈一指,再无女人在其之上。
除此之外,杨玉环已故的父亲被追封为齐国公,其母则被封为凉国夫人。杨玉环的叔父官拜光禄卿,堂兄杨铦担任鸿胪卿,堂兄杨琦加封侍御史,族兄杨钊统领金吾卫。杨氏的发迹,正应了那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继杨玉环入宫之后,杨氏成了大唐王朝最显赫的世家之一。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驰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麟。
犀箸厌饮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沓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诗圣杜甫的这首诗,讲的就是杨氏在李隆基朝所受到的荣宠。
此外,又有《旧唐书》记载:
“玄宗每年十月幸华清宫,国忠姊妹五家扈从。每家为一队,着一色衣。五家合队,照映如百花之焕发,而遗钿坠舄瑟瑟珠翠,灿烂芳馥于路,而国忠私于虢国而不避雄狐之刺,每入朝或联镳方驾不施帷幔。”
在这场杨氏满门荣宠的闹剧中,最大的受益人莫过于杨国忠了。自堂妹杨玉环受宠后,杨国忠的仕途就像是坐上了直通车,走上高速通道。
杨国忠(杨钊)的政治生涯起步便是金吾兵曹参军,后来又逐步做到监察御史、太府卿。宰相李林甫过世后,杨国忠接替了右相的重任,成为大唐官场首屈一指的人物。得势后的杨国忠专权祸国,直接诱发了安史之乱。
河东、范阳、平卢三地节度使安禄山宣称“有密旨,令禄山将兵入朝讨杨国忠”,联合契丹等少数民族,挥师二十万发动叛乱。安禄山在行伍中威望颇高,加之抢攻了荥阳这一天下粮仓的所在,所以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初,叛军一路高歌猛进,打到长安城外。
如果说得罪边将诱发安史之乱是杨国忠下的一步臭棋,那么,开罪李亨就完全是杨玉环一人之过了。当时的李隆基已无力回天,本打算将大位禅让予年轻的李亨。然而,“贵妃衔土陈情,帝遂不行内禅”,本来能早日身登大宝的李亨恨透了杨贵妃及杨门众人。
天宝十五年五月,杨国忠错误地估计了形势,游说李隆基“幸蜀”,此举无疑是自掘坟墓。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四川的确是个避难的好去处,但杨国忠操之过急,没能协调好杨氏与太子李亨的矛盾,埋下祸根。贵妃、杨国忠等人根本没有意识到,所有参与护卫的禁军,早已被李亨收买,一场针对杨氏的计划正在暗中展开。
离开长安城未久,士兵便在李亨的安排下哗变。在这场哗变中,士兵们乱箭齐发杀掉了没有防备的杨国忠。随后,所有将领都将矛头对准贵妃,向李隆基讨个说法。对于杨贵妃之死的记载,各类史料虽细节有所出入,但总体大同小异。
《新唐书》有云:“西幸至马嵬,陈玄礼等以天下计,诛国忠,已死,军不解,帝遣力士问故,曰:‘祸本尚在!’帝不得已,与妃引诀,引而去,缢路祠下,裹尸以紫茵,瘗道侧,年三十八。”相比于《新唐书》,《资治通鉴》的描写更加细节化:
上杖屦出驿门,慰劳军士,令收队,军士不应。上使高力士问之,玄礼对曰:“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 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与尸置驿庭,召玄礼等入视之。
通过这些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在杨国忠被诛杀后,李隆基曾尝试以天子的身份慰劳军心,大事化小。然而,此时士兵们根本不听李隆基的话。
除此之外,包括高力士在内的所有人都要求杨玉环以死慰军,否则,恐无法安定人心。这场哗变若持续下去,势必会威胁到李隆基的生命安全。因此,李隆基最终不得不将杨贵妃交出去。单单交出去还不够,或许是为了防止偷梁换柱鱼目混珠之法,哗变的策划者之一陈玄礼还亲自为杨玉环验尸。
摆在这里的是一个现实问题,杨贵妃倘若真的未死,李隆基该如何安顿陈玄礼和乱军呢?这起事件中绝不会存在其他可能性,杨玉环之死实乃事实。按理说,稍微学过一点历史的朋友都能推敲到这种程度,但偏偏有一些有心人不愿让杨玉环就这样退出历史,还要依照《长恨歌》编造一些故事。至于杨贵妃来到日本,与其他人孕育后代这件事,更是无稽之谈。
杨贵妃为何到死时身份仍止步于“贵妃”而不是“皇后”?就是因为她没能在嫁给李隆基后为其孕育子嗣。如果说李隆基年事已高,某些功能缺失,那么,杨玉环嫁给李瑁当寿王妃的这段时间为何没有生子?根据史料来看,寿王李瑁再婚后,其妃子生了一些子女,足以说明李瑁的生育能力是没问题的。
种种迹象表明,没有生育能力的人恰恰是杨玉环,而一个没有生育能力的女人又怎么在日本孕育子嗣呢?
至于日本学者为何言之凿凿,久津山口县还被冠以“杨贵妃之乡”的名头,多半是一种炒作。在人们对“杨玉环逃亡日本”的传说趋之若鹜时,当地盛产的“贵妃馒头”、“贵妃之梦大米”早已卖到脱销。这种对文化赤裸裸的借鉴或剽窃,在笔者看来并不是日本方面对大唐文化的尊重,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资本骗局罢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