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都意识到管理自己的情绪,不乱发脾气很重要,但往往控制不住,之前有读者通过公众号后台给我留言,征得她的同意,我将我们的对话内容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问:孩子上小学之前,我感觉自己的脾气挺好,她磨蹭一点我也能包容。现在我很容易就爆炸,看到她做作业时东搞一下西搞一下,吃饭洗漱摸摸索索的样子,就觉得很烦,几乎每天都会忍不住至少吼她一次,有时候还要动手打两下。事后自己心里也很内疚,我知道孩子挺辛苦的,如果我是一个更好的妈妈,她应该会过得更快乐。

答:说实话,我自己是做不到完全不对孩子发脾气的,但我也一直在努力让情况变得好一点,再好一点。给几条建议,有些来自于他人的经验,有些是我自己的总结,希望能给到你帮助。我们一起修炼自己。

识别思维。情绪由认知决定。要想改变情绪,一个重要的功课就是识别引发情绪的想法和思维,并对它进行处理。在情绪爆发的当下,要对思维进行工作真是太难了,如果能有那样的理性,我们也没那么容易爆炸了吧。但我们可以在事后进行回顾,把自己情绪爆点背后隐藏的自动思维,以及自动思维背后更深远的东西梳理清楚。坚持这样做,久而久之,能练就一颗更理性的大脑。

找出变量。同样是孩子做作业不专心,同样是孩子吃饭不乖,可能我们的反应不见得每次都一样,有时候会吼TA,但有时候就会耐心引导。这说明,我们会不会爆炸,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我们自身的状态。我们需要总结规律,把变量找出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一点在我自己身上特别明显。我每天给自己安排了一堆任务,如果当天推进得顺利,我基本上能做到平静和善,就算彩彩毛躁一点,也能在一片祥和中把她搞定。但如果哪天我的计划没达成,心烦意乱的,彩彩就很容易成为我的出气筒。另外,肩颈不太好的时候我也更容易被点燃。发现这些规律之后,我开始尝试着对自己的计划进行调整:公众号有时间就写,没时间就放放,书能看多少算多少,暂时放弃学习吉他等目前不太现实的想法。至于肩颈的问题,我自己没法解决,所以我把不舒服的部位指给彩彩看,并对她实话实说:每次这个地方不舒服的时候妈妈就会觉得烦躁,我发脾气并不一定是因为你做得不够好。以后如果肩颈疼,我就提前告诉你,那个时候希望你能体谅我,把自己管理得更好。这样的沟通往往能得到彩彩的配合,而且会给她带来一种自豪感:我值得妈妈信任,我能帮上忙。

解决问题。这里的问题,不是指引爆你脾气的具体事件,而是更为根本的东西。不同的具体表现,背后可能是同样的原因,同样的具体表现,背后的原因有可能并不一样。值得我们细细分析,对症下药,真正治本。比如说孩子做作业不专心,有可能是因为心里想着其他的事儿,有可能是睡眠不足造成注意力涣散,也有可能是上课没听懂,但又不敢告诉家长,只得坐在那儿磨洋工。这些都需要家长通过观察、和老师、和孩子交流,综合不同的信息判断真正的成因,之后再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如果是心里想着玩儿,可以采取适当的鼓励措施,激励孩子逐步养成更好的习惯;如果是睡眠不足,那意味着需要跟孩子商量,调整课外班的数量,调整作息;如果是没听懂,可以通过请教老师、请教同学,或者利用网络上的资源来解决。

事后沟通。现在的压力和节奏下,老父亲老母亲要做到不发脾气真是太难了。但发脾气肯定对孩子有一定创伤,久而久之也会对亲子关系造成伤害。可惜没有后悔药,我们就积极地把每个问题当成学习的机会,通过事后沟通让它变成一件有价值的事吧。事后沟通的意义主要有三个:全面收集信息、增进亲子关系、寻求更好方案。同样的事情,在父母眼里是一个版本,在孩子眼里可能是另一个版本。平静下来,找个合适的时机,跟孩子说说自己发脾气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要真正静下,听孩子讲:TA对自己的行为怎么解释,爸爸妈妈发脾气后,TA的感受和想法是怎样的,如果下次再出现同样的情况,TA认为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

结伴促进。懂得道理、掌握方法可能并不难,难在知行合一,难在持续坚持。社会心理学里有一个“社会促进”的概念,大意是个体面临某种任务时,由于他人在场而表现得更好。这给我的启示是,可以借助他人来达成一些单靠自己难以坚持的目标。我曾经将这个原理运用在坚持锻炼和学习英语上,效果都挺不错的。在控制发脾气这件事上,可以找一个自己信任且和自己教育理念较一致的其他孩子家长结成对子,相互监控、相互鼓励。具体做法为:每天在微信上相互给对方通报一下情况,比如:“我今天没控制住,发了两次脾气,现在很内疚”;或者是“我今天做得不错,平时可能忍不住的情况,我都忍住了”。接收到信息的一方无需长篇大论,根据对方的情况简单回复:“没事,慢慢来,我们一起加油”;或者是“你真的有很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