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专业挑学校各种坑:有的在理想的大学如鱼得水,有的因为选错了专业而苦苦改行。又是一年高考季,就与大家一起来聊一聊如何挑大学、选专业的话题。

想要了解专业在大学中的相对实力或者了解一个大学的优势专业,可以通过这7个方法来判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结合大学冠名中的关键字

从一个大学的名称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大学本身的特色专业。比如:XX农林大学、XX医科大学、XX中医药大学、XX师范大学、XX警察学院、XX商学院、XX工程学院等。

但是,近几年许多大学进行了合并、更名。对于这些学校,我们需要弄清该大学的前身,以前的“出身”便是保留下来的强势学科。比如燕山大学,其前身是以前的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因此该大学的机械设计便成为了国家重点学科,机械类专业就是该大学的名牌重点专业。

更名,合并的大学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a.特色关键词没有变化。比如原华东石油大学改名为中国石油大学。

b.同一类大学合并一起。如中国纺织大学与上海纺织专科学校合并后,更名为“东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其强势专业仍然是纺织工程和服装设计。

c.由几所不同性质的院校合并而成。其优势专业应该是两者相加。比如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由北京信息科技学院和北京机械工程学院合并而成的,因此该大学的特色专业是计算机和机械。

d.其它。如果学校背景比较复杂,只能从合并过来的学校的特色专业进行调查。

02、博士点、硕士点

博士点,也可称为博士学位(二级)授权学科专业点。高校在招收博士生或者硕士生时,是按照一级或二级学科代码进行招生的,所以:一级,二级学科博士点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博士点一级、二级学科硕士点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硕士点对于同一一级学科专业,一级学科博士点强于一级学科硕士点。有一级学科硕士点的一级学科强于没有一级学科硕士点的一级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代表一级学科的最高水平。

03、国家级重点学科

国家级重点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一些单位的学术水平、科研成果、师资力量、在国内外的地位和声誉突出的学科,评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因此,高校重点学科的多少,直接反映这个学校在全国高校的学术地位、科研水平及培养学生的质量。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的重要补充,是教育部在国家重点学科评选的基础上,从申报学科中再择优确定一批水平较高的学科作为国家重点学科的培育对象,予以重点扶持。国家级重点学科未必只在本一院校有,在一些特色本二院校也有。

04、国家级特色专业

特色专业是指一所学校的某一专业,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国家级特色专业则表明高校的此专业在国内具有特色,在全国都具有优越性。

05、准确的自我定位是前提

1.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即想要学习什么样的专业,如果有明确的专业意向,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那些专业实力较强的院校。

2.如果没有明确的专业意向,可以优先考虑一下院校。确定一下自己想要选择综合性院校还是理工类院校或是像财经或者语言类的特色院校。

3.综合考虑地区的选择。是喜欢北上广这样的老牌一线城市还是像武汉、西安、重庆、成都这样的名校云集、发展机遇更多的新兴一线城市?或是选择离家近一些的城市读书?

4.想想自己本科毕业之后是选择就业还是深造。如果选择就业,就可以选择那些社会需求较大、实践型的专业。如果选择深造,就可以选择一些基础型、理论型、适用面较宽的专业填报。

06、了解大学,评估专业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大,类型多样,办学的层次也比较多,专业设置复杂,各高校的特色鲜明,短时间内很难进行详细了解,在填报志愿过程中,最好能对高校类别、教学质量、专业情况、毕业生就业率等内容进行大致了解。

1.高校的教学质量怎么样。高校评估的结论是公开的,广大考生可以通过相应的网站查询,这是了解高校教学质量较简单的方法。另外,也可以关注院校师资水平、校风、学科能力、有无研究生院等。

2.大学生的就业率以及起薪如何。目前,就业率成为国家控制各专业招生数量所倚重的指标。一些社会机构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起薪进行专项调查,并在简单统计后发布,同学们可以适当参考。

3.专业及排名怎么样。考生需要注意的是,专业排名要比大学排名复杂得多,部分优质大学的专业不一定很强,而一些中上水平的大学,其部分专业却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

特别提醒:填报志愿期间,同学们一定要通过学校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官方渠道获取信息,避免上当受骗

07、综合考量,理性决策

之所以要综合考量,是因为在实际填报过程中,每位考生及家长对影响志愿填报各因素的看法是因人而异的,所看重的因素也不一样。特别是在一些因素互相冲突的情况下,就更需要深思熟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学们,对于18岁的你们而言,高考不仅仅是一场升学考试,更是一次真正的成人礼。选择专业就是在设计自己成人后的第一个重要计划。

在这个关键时刻,大学和专业的选择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要有理性的独立思考,更要有对自己初心的理解和坚持!在启程的时刻,请用你们理智的选择来拥抱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