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俗语在很多人眼中被视为难登大雅之堂的粗俗语言,这显示对俗语最大的误会。由于俗语出于民间百姓之口,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不排除个别俗语确有粗俗的局限性,但大多俗语还是民间百姓智慧的结晶,是民间人文生活景象的高度浓缩。尤其是许多脍炙人口的劝世良言,无论是古代的庙堂之上或者江湖之中,都是耳熟能详。不过,有的俗语则是百姓道听途说而来,多有断章取义,让人们忽略了其原本的含义。比如这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句俗语通常的理解都是认为邪恶同样在与时俱进,无论你多么辛勤努力总有恶势力让人痛不欲生,与之相似的还有一句“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都是在感叹善恶不对等的结局。虽然我们一再地强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现实生活却更像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横行乡里,欺压良善的情况时有发生。就如诈骗一样,随着安全知识的普及诈骗方法也是千变万化让人防不胜防,按这样的规律发展,诈骗是永远不可能消除了。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感叹“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也在情理之中了。不过加上这句俗语的后半句“冤业随身,终须还账”又会给人不一样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此话原本出自佛教,意在警戒信徒正视外界的诱惑。后来民间因为残酷的现实而广为传诵,明朝小说中多有引用,清朝谭嗣同也曾说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愈进愈阻,永无止息”。不过都可以看出其中邪并没有胜正的共同特征,同时还体现正邪永不停歇的斗争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代表浩然正气,只有修行达到一定阶段的人才会生成,“魔”便是阻碍修行的各种内心魔障及前行道路的牛鬼蛇神。意在强调正气的聚集来之不易,而邪气往往不请自来蜂拥而至。同时也强调了正义的强大,邪恶需要一丈才能抵消正气的一尺。所以后世学者大多认为无论魔多么强大,无所不在的道都将以一尺之聚而力压一丈之魔,所谓邪不压正便是此意,也从侧面体现了为正义奋斗的道路必然遭受反动势力巨大的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智度论》第五卷说“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为魔”,而在古印度的神话传说中,魔王波旬便是欲界第六天之主,经常率众作恶阻碍佛祖行善,菩提树下佛祖遭遇波旬的传说更是家喻户晓,结局自然是波旬无功而返。佛祖的修行必然经历种种磨难,历史的前进经受了战火的洗礼,常人想要顶天立地于天地之间又如何能不经历人间困顿呢?然而只要修一尺的道便可以抵御一丈的魔,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