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乾县的豆腐脑,是咸阳一绝。从各路评价来看,和我母亲从98年吃过一次,就此念念不忘来看,或许也能算得上陕西一绝。

但因为我还没吃过,所以不太好评价。

今天想起来说乾县豆腐脑,无非就是讨论旅游目的地的时候,母亲又想起了那碗豆腐脑。

按母亲的说法,就是“碗里只有酱油,但特别好吃”,多聊了聊,才聊出“豆腐脑特别细嫩”、“还有辣油”,以及“吃的时候就了个锅盔”零星的有效信息。

聊不明白,咱可以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老式的乾县豆腐脑,一般是用小碗盛。调料有陕西人离不了的油泼辣子,再加上盐、蒜水、醋之类的。打到碗里,红白相映,而且能够“翻而不碎、搅而不散”。

热气腾腾的新鲜豆腐脑,口感柔嫩韧滑,味道酸辣鲜香。想想都让人格外有食欲。

《环球人文地理》2016年曾经刊登过一篇关于乾县豆腐脑的文章,据作者说,作者爷爷曾经靠着做豆腐脑的小生意,养活了一家人。直至儿女开始工作,才在儿子的劝说下,结束了这项辛苦的营生。

据作者所说,乾县豆腐脑“讲究微火熬浆、急火点卤”,而且对水质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果不是乾县特有的地下水,是做不出那种味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十几年的时间,似乎格外久远。

以国内的发展速度,估计如今就算我们再乘坐旅游大巴,在乾县下车,也是再也找不到那家豆腐脑摊了。看资料的时候,一边欣慰这样小吃还在、还是有大把人喜欢,一边又有点惆怅。

虽然乾县的豆腐脑,如今味道不错,但似乎有了不小的改变。

比如,在有的摊位上,油泼辣子已经不再是主角了。主角变成了盐水黄豆、咸菜末之类的配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也有人说,这种加配菜的做法不算创新、以前就有,而且也不会影响豆腐脑主调的调味。作为一个还没吃过、并且十分期待的未来游客,我也只能一边看着各种纷杂的信息和讨论,一边揪着衣角干着急了。

只希望我们再乾县的时候,还能找到母亲吃过的那种味道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