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喜欢在饭桌上商谈事情,因此“饭局”也就不再是一顿简单的便饭,而是一种高手过招的博弈,你来我往间,历史就在一次次“饭局”上悄然改变,而那些历史的胜利者,又是如何“一宴定天下”的呢?

《改变历史的饭局》由胡策陌编著,作者精选了历史中最著名的二十顿饭,详细讲述饭局中所发生的故事,解读饭局中的刀光剑影,剖析那些堪称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细节,向读者展示中国饭局千古事。

01 分秒间,一念决生死

鸿门宴,是写进教科书的饭局,这场饭局可谓是真正的命悬一线。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06年,群雄争霸,在项羽消灭了秦军主力时,刘邦已经早一步到达了咸阳。原本贪图享乐的刘邦一改往常的姿态,既不谋财,也不享乐,反而是一副礼贤下士,爱民如子的君王做派,得到了城中百姓的爱戴,也同样引起了项羽的注意。

此时刘邦与项羽实力相差悬殊,自知强攻的结果只能失败,所以刘邦改为智取。在著名的鸿门宴之前,刘邦打听到张良和项伯有交情,于是先宴请了项伯,探查项羽的态度。这顿饭虽然是鸿门宴的开胃菜,却也是句句存在着玄机。

见面之初互相吹捧寒暄自然必不可少,卸下防备的项伯很快便和刘邦结成儿女亲家,拉近关系以后,双方开始商谈正经事。刘邦道:“我入关以后,分毫都不敢擅动,我所做的统计官吏、百姓、库存等行为都是为了等待将军的到来啊。”

刘邦此话不仅解释了自己那些擅自做主的行为,同时也是在向项羽表忠心,希望项羽相信自己只是在为项羽办事。但是项伯也绝非好骗之人,他心里很清楚刘邦这些言辞存在着漏洞,但并没有把实力弱小的刘邦当做项羽的敌人,所以项伯也没有当面揭穿,而是建议刘邦早些去和项羽道歉,免得刀剑相向,伤了和气。

有了项伯的说情,项羽也就相信了刘邦并没有争夺天下的心思,于是决定宴请刘邦。此时,所有人都认为刘邦不足为患,范增却看出刘邦只是缓兵之计,此人不除,必有后患。席间,范增安排项庄舞剑,想要刺杀刘邦,结果被项伯出手相助,最终刘邦得以逃生。

历史证明,这虽然只是一顿简单的宴会,却决定着中华大地未来的君主究竟是谁,项羽曾有很多的机会能够解决掉自己的竞争对手,可因为一念之差,放走敌人,也造就了自己自刎于乌江的悲剧。

02 须臾时,一语换人生

和项羽的一念之差错失天下不同,朱元璋则是一念之间得天下的典型代表。朱元璋出身低微,本是地主家的放牛娃,最初的人生理想不过就是填饱肚子,他是如何从草根逆袭成传奇王朝的开国皇帝呢?那要从一顿牛肉开始说起。

相传,朱元璋的父亲为地主家做工,朱元璋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地主家的放牛娃,与种地相比,放牛可是一个轻松的工作,小伙伴们羡慕不已,所以朱元璋也就成为了孩子王。有一天一群孩子聚在一起聊天讨论肉到底是什么味道的,讨论来讨论去,几个人越来越饿,也就越来越渴望吃一口肉。

就在这个时候,朱元璋说:“被打死,也比被饿死强,跟着俺,俺请你们吃肉!”于是他就带着小伙伴们杀了一头小牛崽。地主发现自己家的牛少了一只,将朱元璋狠狠地打了一顿,但是朱元璋却始终没有说出小伙伴们的名字,也正是因为这一顿肉,让他的小伙伴们坚定的相信朱元璋是一个讲义气的汉子,愿意跟随他出生入死。

在朱元璋的人生中有过很多次惊心动魄的饭局,但是这一次看起来不太体面的饭,才是朱元璋反叛意识的觉醒,让朱元璋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不想过着放牛娃的生活,也正是因为这顿不起眼的饭局,让朱元璋收获了日后的左膀右臂,创造了传奇的大明王朝。

03毫厘处,一宴定天下

诚然,伟大的人物并不是因为熟悉饭局规则而成就千秋霸业,他们的身上都着诸多优点。比如他们有“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的决绝;他们有“谓我不愧君,青鸟明丹心”的赤城;他们有“驰驱一世豪杰,相与济时艰”的的担当。

饭局上的果敢决断只是他们性格中的冰山一角,饭局只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饭局上的判断与决定也是他们刻在骨子里的潜意识。因为时刻保持警惕,他们能够在危难中脱身,因为洞察一切,他们能够在饭局中巧定乾坤。

饭局上的知识还有很多,不如走进《改变历史的饭局》,聆听王侯将相的故事,虽不能帮助各位功成名就,但也许能收获一些饭局上的加分小技巧。